然後又接著看劉備的自陳表,一看,竟然是一首名為《正氣歌》的五言詩:“天地有正氣……”
看完之後,皇帝沉默良久,才把卷宗下發給群臣,道:“眾卿看罷,看完了再議一議!”
三公九卿把卷宗看完,心中無限感嘆,不想劉備年未弱冠,竟有如此之慨然氣節!真乃世之罕見!
其餘諸臣互相傳看間,皇帝道:“宗伯何在?”
宗正劉焉便出列拜道:“臣在!”
皇帝道:“劉備自承宗室之後,宗伯可速查來。”
劉焉聞言,拜了一拜,退出殿中,查驗宗譜去了。此時群臣之中,竟有人開始反覆嗟誦天地有正氣之句,一些清直大臣只覺劉備此歌直抒他們胸中之塊壘,是的,他們無畏無懼,哪怕身死族滅也要和姦佞小人鬥到底,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口正氣,有浩然之氣!堂堂正正,鬼神避易!有些大臣念著念著,只覺此歌輝印著自己一生的經歷,不由得老淚縱橫。
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說得多好啊,我有著一顆光明磊落的心,生死於我乃浮雲。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賢哲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們榜樣的力量卻一直在鼓勵著我們。風簷之下我安心讀著聖賢書,他們的光輝徹底照耀著我,支援我堅定的沿著他們的道路走下去!
這是何等的氣節,何等的壯烈啊,字裡行間忠君憂國之情,置生死如浮雲的慷慨悲切,足以彌宇宙而貫金石。
如果說之前劉備的格物致知,儒家四句論讓人們認識到了劉備的才識過人的話,這一首《正氣歌》便讓人們認識到了這個未及弱冠之年的少年,是擁有著怎樣的氣節!擁有著怎樣一顆強大的心!
眾人覺得,劉備以齊太史、晉董狐、秦張良、漢蘇武自比,毫不為過。這等才情品德皆為一流的少年,怪不得他自許為未來朝廷的棟樑之材!這不是狂妄,而是自信!無與倫比的自信!
就在眾人紛紛感嘆的時候,劉焉回來了,身後侍者捧著一堆發黃的記錄,回殿對道:“陛下,臣有奏,劉備劉玄德果為宗室之後。昔中山靖王勝之後有五子封侯,勝子貞,元狩六年封為涿縣陸城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下劉備一枝在涿縣。雖然年代久遠,但宗譜仍有記錄可查。”
皇帝此時臉色好看多了,笑道:“不意此子竟為吾劉家之千里駒。”皇帝也是人,族中出了人才,自然高興,雖然血脈遠了點,但畢竟都是一個祖宗下來的不是?最關鍵的,劉備破落宗室之後,對他的帝位壓根就沒有一絲半毫的威脅。不然,再有才,皇帝也要下黑手了。
趁著皇帝高興,群臣收拾心情,趕緊大唱讚歌,打算忽悠皇帝把劉備等人給立馬放了。
皇帝也挺高興的,心想劉備不錯,就算現在因為年紀小不能大用,但將來磨礪磨礪可以留給朕的兒子呀!於是便想順口答應。
一旁邊的曹節未看清楚大勢,心有不忿,便跪對道:“陛下,劉備才情氣節,皆為脫俗。然少年不經磨礪不堪大用。不若收在獄中一段時日,磨磨劉備身上的驕縱之氣,也好教他知道敬畏。”
皇帝一想也對,劉備這個天不怕地不怕什麼都敢說的性子,磨磨也好。便命廷尉把劉備等人暫且收繫獄中,不得有所怠慢。
廷尉領命,心中卻是苦笑,這不是讓我養一幫大爺嗎?萬一有個閃失,如何是好?
群臣卻是怒視曹節這個賣弄口舌的閹人,好好的局面居然便讓他給攪和了。曹節恍然不覺自己又拉了多少仇恨,只為自己又把太學諸生按在獄中而洋洋得意。鼠目寸光如此,怪不得最後死於非命。
第二更奉上,謝謝江湖過客,,,,,兄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