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座眾人想將族中子弟送來讀書的想法,陳遠一點都不覺得意外。
恰恰相反,要是沒有那樣的想法,那才叫奇怪。
因為高水平的教育,高深的知識,不論何時何地,都是一種資源。
而且是極其稀缺的資源。
這樣的資源,不發現則已,一旦發現,那麼稍微有點腦子的都會選擇主動擁抱,佔據先機。
除非動搖根基,與根本利益相違背。
就好比山東世家,江南世家,這些世代讀書所謂耕讀傳家的書香門第。
真要反對,也只有這批人反對,因為這種新學的出現,對他們構成了挑戰,動搖了他們的根基。
不過他還是不太明白李二所謂的弄得再大點,到底是多大。
便道:“書院多收點學生自然沒什麼問題,只是這弄大點到底是多大,還請秦兄名言。”
李二也乾脆:“能多大多大,只要賢弟不嫌操勞。”
陳遠莞爾:“我倒沒什麼操勞不操勞的,左右也不用我親自教,只不過,確定多大都行?”
“多大都行。”
“國子監那麼大也行?”
“十個國子監那麼大都行。”
顯然是想好了,李二答的是斬釘截鐵,魄力十足。
陳遠點頭:“要真是那樣就好了,自然科學分支極多,每一個分支需要學習研究的方向也很多,是真正的浩如煙海。
自然科學領域想要有所成就,也不是幾個幾十個幾百個人能成的,需要的是成千上萬的人一起努力探索。
所以話既然說到這裡,那小弟也不妨表個態,只要確定要弄,小弟當竭盡所能,為我大唐點燃科學之火。”
蒸汽機不難。
發電機,電動機,也都不難。
在此基礎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也都比較容易達到。
因為這些很多都是看得見的,哪怕沒有系統的學術理論支援,憑著經驗,憑著想法,也未必弄不出來。
就好比飛機坦克。
飛機坦克剛出來的時候,可以製造的國家是很多的,連生產腳踏車的廠家都能摻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