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四百五十章伯鸛射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四百五十章伯鸛射魚 (2 / 3)

在三星堆1號和2號坑中,還出土了包括金杖、金面罩、金虎、金葉、金章、金帶等在內的上百件金器。

這些金器數量多,形體大,製作也十分精美。

從此可見古蜀人對金礦的冶煉、製作和加工技術,已經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黃金文化”。

在所有的黃金製品中,最富有特色的就1號坑出土的金杖。

這根金杖長143 厘米,直徑2.3厘米,重約500克。

它系用純金捶打成金皮之後,包卷木仗而成。

不過,由於經過了3000多個歲月的滌盪,內芯的木棒已經腐朽碳化,只留下了被壓扁變形的金皮,向人們述說著歲月的滄桑。

但令人驚喜的是,這根只剩外面金皮的權杖上端約46厘米處,還鑄刻有三組清晰可辨的圖桉。

上面兩組是兩隻羽箭穿過鳥和魚,下面一組是前後兩個對稱的頭戴王冠的人頭。

之前陳文哲檢視那兩件蜀戈的時候,就看到過鳥和魚。

所以他十分清楚,這是當時古蜀國兩個部落或者說王國的圖騰。

鸛鳥是柏灌族人的圖騰,所以,這副圖桉的寓意,顯然就是伯鸛射魚的意思。

柏灌族和魚鳧族政權交替之時,柏灌族在某一次戰爭中戰勝了魚鳧族。

或者說是柏灌族為戰勝來犯的魚鳧族,特意在這枚象徵至高神權的金杖上,鑄刻了伯鸛射魚圖桉,以鼓舞士氣。

另外,《淮南子·時則訓》說:“季冬之月……命漁師治漁,天子親往射魚,以薦寢廟。”

國君射魚一般用作宗廟祭品,射魚要在漁梁上進行。

這根金杖實際上就是一柄標誌著王權、神權和經濟、社會財富壟斷之權的權杖,為古蜀國政權的最高象徵物。

1號坑從坑內器物年代觀察,相當於盤庚至武丁早期。

因此,1號祭祀坑很可能就是柏灌王時期的祭祀遺存和器物坑。

2號祭祀坑,從坑內器物年代觀察,相當於武丁後期至西周早期。

與新發掘的4號坑,屬於同一個時代。

這個時期,應該是魚鳧王時期的祭祀遺存和器物坑。

坑內出土了,三件蜀王蠶叢“目縱”青銅人面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