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才五萬?”年輕人神情雖然沮喪,但是眼中卻閃過一絲驚喜。
“對,你這隻碗,我最多出到五萬,這還是看在其工藝之上,你也不要說什麼洪武五彩,明代五彩瓷的初始期是洪武至永樂年間,這個時期單純釉上五彩瓷很少見,如果真是洪武五彩,我出五十萬都可以。”
“就二十萬,我可以再給你一件高足杯,也是相同工藝的作品。”
看忽悠不住陳文哲,年輕的老闆忍不住開始價碼。
陳文哲卻是心中一喜,他還真沒想到,這種元代樞府瓷居然還能有第二件,那麼是不是還有第三件?
很快,這位年輕的老闆就又拿出一件高足杯。
陳文哲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件元代青白釉瀝粉堆花五彩戧金高足杯。
我國的瀝粉貼金工藝源遠流長,瀝是指液體的點滴,粉是指用粉調製成液體,將其一滴一滴的滴落在物面上。
有時用特製的工具把瀝的點滴加長,形成一種有規律的、人為的線。
這種方法術語稱之為:“瀝粉”。
瀝粉工藝的特殊之處,在於高出物體表面,並輔以描金銀、上色等裝飾。
這樣的工藝,做出來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厚度,畫面立體感強,有一種華麗高貴之感。
元代瀝粉瓷器,就是沿用了“瀝粉”這種傳統的工藝。
他們在瓷器胎釉上,採用礦物原料作為“粉”劑,在已燒好的卵白釉器物表面上堆成花紋,再低溫二次燒成。
戧金技法是在堆花圍成的圖案輪廓內描上金粉,設計感強,裝飾手法多樣,色彩斑斕,富麗堂皇,存世較少,應是當時為貴族所燒造。
耿寶昌老先生說:“元代卵白釉瀝粉堆花五彩戧金技術,將景鎮燒成五彩瓷的歷史,提前了約半個世紀之多,並首開琺琅彩之先河。”
現在陳文哲眼前的這件高足杯,器型規整,圖騰考究,設計靈巧,工藝精湛。
高足杯內還有“金玉滿堂”四字,彩料顏色純正,細看有微小冰裂紋。
在高倍放大鏡下,陳文哲甚至可以看見侵蝕現象。
加上這件高足杯釉質瑩潤,韻味濃厚,要說他是現代工藝品,還真是會感覺良心會痛。
不過,講價還是需要講價的,要不然這位老闆的心理可能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