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嵌赤銅,畫像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嵌赤銅,畫像鏡 (1 / 3)

自從發明鏡子一來,自然都想著製作大的全身鏡。

而一些皇帝、貴人,也能夠得到這種大鏡。

但這類大型銅鏡的實物,我們卻有很長時間難覓其蹤。

直到1980年齊魯臨淄大武公社窩託村南古墓五號陪葬坑,出土一件西漢武帝前後的長方形夔龍紋多鈕大銅鏡,才使我們見到了大型銅鏡。

這面鏡長115.1厘米,寬57.5厘米,背部有五個環形弦紋鈕,兩短邊又各鑄二鈕。

每一環鈕四周,飾柿蒂形紋。

背又飾有夔龍糾結圖案,捲曲交錯自如。

這件大型銅鏡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撐,鏡背面和邊上的鈕,可能就是與柱子和座子固定時用的。

這個就是世界最大青銅鏡,之前陳文哲已經看過,也學到了製作技術。

而在這製作青銅鏡的技術當中,有一項陳文哲十分熟悉的,就是磨鏡術。

因為銅鏡不但要時時擦抹乾淨,而且還得常常去磨光,才能夠保持光亮如新,照出影像來。

在古代磨鏡在從前是一種專門職業,和磨刀剪的工匠們一樣。

操這項職業的人,手裡拿著長約5寸、闊2寸5分的幾塊鐵片。

好像拍板的模樣,沿街敲打著。

婦女們聽見後,即可出來磨鏡,這叫做“驚閨”,這在《事物原始》之中有記載。

古代繪畫作品上,就有描繪這一景況的。

畫中磨鏡者蹲在地上,俯身於磨鏡石上磨擦銅鏡。

一婦人手捧銅鏡,立於一旁等候。

1982年7月,在川省彭山縣亭子坡南宋虞公著夫婦合葬墓中,出土了一件磨鏡磚。

磚為細泥灰陶質,呈圓形,直徑26厘米,厚3厘米,磨面光滑平整。

據發掘報告稱,出土時磚的磨面上,尚殘留有少許墨色粉末及水銀細粒。

磚背面鑿有,由外到裡的三條方向相同的弧形斜面稜槽,長7厘米~9.厘米,寬6厘米~7厘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