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窯的作品,想要彷制還是很不容易的。
目前,國內已發現燒造唐三彩的窯場有四處,除邢窯之外,還有南河省鞏義市黃冶窯、西陝省tc市黃窯堡窯和長安市郊機場窯。
與其餘三個窯場相比,邢窯唐三彩採用當地高嶺土為胎料,胎質一般較為緻密,素燒後胎體堅硬,部分製品接近瓷化,胎色多呈黃褐色或赤色。
邢窯工匠們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往往在坯胎上施一層白色化妝土再行素燒。
胎薄釉勻是邢窯唐三彩最主要的特徵,胎釉接合緊密。
同為低溫釉但卻少有開片現象,這是區分它與其他窯同類產品的重要因素。
邢窯釉色豔麗,交融性、流動感較強;釉面光亮均勻,有玻璃質感。
這樣燒製出來的器物造型樸素大方,線條飽滿酣暢,製作規整精細。
特別是邢窯白瓷,釉色銀白恬靜,給人以既雍容飽滿而又凝重大方的美感。
邢窯瓷器的釉色有白、青、黑和褐黃等多種。
白瓷按其胎、釉的質地,可以分為粗、細兩大類。
白瓷粗胎的一類胎色灰白,胎質粗糙;
細胎的一類胎體緻密,胎色較澹,但仍不夠白,往往施一層白色化妝土。
粗白瓷的釉質較細,有些還有細碎的紋片,釉色為灰白或乳白色,還有黃白色。
粗白瓷產量大,生產過程中,不管是捏練還是陳腐都不夠充分,白中常泛黃。
到五代時部分產品的工藝水平有所提高,胎體中少有氣孔夾砂現象,燒不熟的現象已基本克服,漸趨細膩。
細白瓷的胎色純白,個別的白中閃黃釉質很細,釉層中有微細的小棕眼。
器物多施滿釉,釉色純白或白中微泛青色。
白釉又有粗細之分,以粗者居多,細者佔少數。
細白瓷在加工工藝上,每個步驟都很講究,燒成後白度很高。
邢窯的精細白瓷,選用優質瓷土燒成,胎質堅實細膩,胎色潔白如雪,釉質瑩潤,有的薄如蛋殼,透明效能很好。
一般器物純白光亮,有些則白中微微泛青。
邢窯是鎂釉,高溫下黏度大,釉面易光滑平整,光澤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