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不惜工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不惜工本 (2 / 3)

這些紅釉瓷器,色澤鮮豔,外表光滑明亮。

按色澤分別稱寶石紅、霽紅、豇豆紅、郎窯紅。

如按其發展狀況,則永樂鮮紅、宣德寶石紅、嘉靖礬紅、康熙的郎窯紅和豇豆紅較為著名。

明清紅釉瓷器分兩大類,

一是鮮紅釉瓷器

,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寶石紅釉。

而鮮紅釉瓷器屬於釉下彩,名稱叫法有所不同,有寶石紅、宣燒、醉紅、大紅、祭紅、霽紅、積紅、極紅等。

特別是到了明代,其紅釉瓷器可就不同凡響了。

永宣鮮紅釉瓷器的特點,是釉層不流不裂,色調莊重肅穆、深沉安定。

由於釉層垂流使瓷器口沿和突出之處露白,俗稱“燈草口”。

永樂紅釉器的胎、釉相對較薄,色澤光亮鮮明。

宣德器胎、釉比永樂厚,釉層厚度約為永樂的兩倍,釉面光澤度相比減弱,溫潤感明顯增強,紅釉中似有茸毛。

景鎮朱山近些年,曾出土有宣德鮮紅釉暗花梅瓶。

這種梅瓶釉面稍有垂流,但不過足,足邊整齊。

足邊積釉處、紋飾邊緣處,紅中現青灰色,這是宣德特有的“青蝦之背”顏色。

而宣德紅釉器,款識有白釉下的青花雙圈款和暗刻雙圈款兩種。

在歷代紅釉器中,唯有宣德紅釉瓷器的玉質感最強,燒得好的紅釉器,會像紅寶石一樣漂亮、迷人。

明代紅釉的配方里含有鮮紅土,到了嘉靖時鮮紅土已開採殆盡,只能改燒礬紅器。

故明代人田藝衡記載:宣德之貴,今與汝敵,而永樂、成化也以此重矣。

明後期宣德官窯瓷器的價格,已接近宋代名窯瓷器。

就說明代永宣年間出現的祭紅,嬌而不豔,紅中透紫,色澤深沉而安定。

古代皇室用這種紅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