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哲一邊走一邊看,這座洞穴不寬,但是很長,此時裡面裡層層疊疊,堆放的絕大部分都是金器。
在這裡,因為金器數量最多,反而顯得最普通。
偶爾出現一件銀器,就顯得更加不同凡響。
剛走了一會兒,陳文哲就又發現了一件好東西,這是一隻銀鑑,也是一個小盆!
不用說,這隻銀鑑之上也有銘文。
這東西高11.4厘米,口徑74.7厘米。
折沿,口沿下有兩環,短頸,平底,素面。
腹下部有一週折線,左旋臥刻陰文篆書“宦眷尚浴銀沐鑑容二石一斗五升重十八斤十兩第一御”,表明其是沐浴用具。。
看到了這麼兩件東西,陳文哲哪裡還能猜不出,這是挖了一位王侯女眷的墳墓?而且這女人的身份等級絕對不低。
放下這隻銀鑑,隨手拿起一隻魚龍形的金帶鉤。
魚龍形的金帶鉤還是很漂亮的,它長3.5厘米,為魚龍形,屈體盤臥在圓鈕之上,富於動感。
帶鉤上的龍口內吐一長舌,向後彎曲成鉤。
體上鑲嵌一顆綠松石,創意新穎,精緻異常。
這是古人束衣用帶,帶鉤便是用於扣接束腰革帶的鉤。
帶鉤是古代貴族、官僚以及文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裝飾華麗、式樣奇特、獨具匠心的帶鉤,也是古人相互炫耀,顯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裝飾品。
除了這種魚龍形帶鉤,還有鵝首形金帶鉤。
這邊放置了2件鵝首形金帶鉤,這種帶鉤長厘米,鵝昂首挺胸,屈頸成鉤,鉤體上飾變形羽紋。
鵝頭上鑲嵌物雖已脫落,仍神態逼真。
其實這些還不是最顯眼的,最顯眼的是如同現代腰帶一樣的金帶扣。
這種金帶扣從正面看,跟現在使用的腰帶,已經一模一樣。
這種金帶扣每塊帶板長13.3厘米、寬6厘米, 扣舌長3.3厘米。
陳文哲眼前就有兩條形式相同的金扣嵌貝腰帶, 這兩條腰帶放置於武器堆中, 重疊放置,通長97厘米,寬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