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將此前的探討稍微進行總結。
我們對比中美電影行業,我們不難發現。
雙方的目的是相同的——賺錢。
雙方的品格、智商與執行力不相伯仲。
雙方存在一些因素的差距——資本、稽核、人才、體制等等,這些會造成優秀電影數量的差距,但現在這個差距比20年前縮小了許多,我們的優秀電影數量反倒更少了,因此在“中國電影”這個研究主體面前,這些因素與優秀電影的數量並沒有完全直接的聯絡。
當然,這些與電影數量是有直接聯絡的,你可以一年生產一萬部《小時代》,但其中恐怕很難摘出優秀的。
另外,這裡的優秀是以網站評分為客觀依據的,並不是某個人的主觀臆斷,即便我個人非常喜歡《守望者》(扎克·施奈德導演),但依據客觀基礎,我無權定義其為優秀,他只與我個人厭惡的《雷神》系列不相伯仲,遠不如我嗤之以鼻的《美國隊長3》。
我們如此大量的論述這些問題,目的是封死這些看似正確,實則並不完全正確的邏輯通路,他們都會對電影行業有所影響,但都不是決定性的。
可總要有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總要有什麼東西,用不可撼動的力量,決定著世界,決定今天出現在中國的是小鮮肉和王者榮耀。
你也許早在閱讀文章前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決定性因素,只是你無法完全確定是否是他,如此的長篇大論,都是為了更加確鑿的論證,的確是他。
是的,就是他,我們每個人,著成今日大局的最決定性因素,無疑是我們每個人。
從小鮮肉到王者榮耀。
還記得開頭的那句話麼——
【你掏的每一筆錢,都是為你想要的生活投資。】
蘋果的顏色是不變的,永遠不會變。
世界的規律也是不變的,永遠不會變。
商人去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你可以不需要,但大多數人需要,那就夠了,即便你會不適。
資本只是捧起小鮮肉的催化劑,無論是資本還是小鮮肉本身,他們都不會無聊到“我就是要霸佔電影熒幕”,王者榮耀也不會無聊到“我就是要霸佔你的手機”!
他們只是賺錢罷了,和所有人一樣,小鮮肉與老戲骨都是為了賺錢,《王者榮耀》和《守望先鋒》也都是在賺錢。
如果拍攝小鮮肉搔首弄姿的電影賺錢,那就去做。
如果《霸王別姬》《紅高粱》賺錢,那就去做。
試想在一年前,兩個專案擺在某影業集團的會議桌上。
A:拍攝一部《致青春9》,由當紅的鮮肉與花瓶扮演,投資兩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