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離勢外者,雖得其生,終是落於卑微。且從根本上,就失了走向“正”的可能。
更別說什麼立於“正”之上的“權”了。
這種人,如果沒有遇上小友,就算給他再好的傳承,再好的培養,也是終生無望法師,更別說大魔法師了。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句話,更是曠世之言,和小友以前說出來的那句“為天地立心,為生靈立命,為往賢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差相彷彿。
憑此三句話,可以鋪平打碎一切前路上的溝瀆與阻礙!
在沙迦的震撼與出離震撼中,方天的誦讀推進到了《棋經十三篇》的第五篇:
“世有三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學而知之者,有困而後學而後知之者。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後學而後知之者,又次也。”
聽完這段,沙迦自忖,他自己就是困而後學而後知之者了,大兄和老師應該是學而知之者,而如小友這般,大抵就是生而知之者了吧?
天才,天才,所謂天才者,得授於天。
沙迦不自覺地回思以往,他以前也會被大兄和其他一些兄弟們稱讚為是天才,而有一段時間,他也自認為自己確實是天才。
現在想來,當時確實可笑。
若不遇小友這樣的人,恐怕終生也不會知道,“天才”到底應該是個什麼樣子的吧。
自此之後,終於明瞭,何為天才。
方天的誦讀在繼續:
“凡棋有益之而損者,有損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有先著者,有後著者。有緊闢者,有慢行者。粘子勿前,棄子思後。有始近而終遠者,有始少而終多者。欲強外先攻內,欲實東先擊西。路虛而無眼,則先覷。無害於他棋,則做劫。饒路則宜疏,受路則勿戰。擇地而侵,無礙而進。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
……
“圍棋之品有九:一為入神,二為坐照,三為具體,四為通幽,五為用智,六為小巧,七為鬥力,八為若愚,九為守拙。九品之外不可勝計,未能入格,且不復言。”
方天誦讀至此,《棋經十三篇》宣告完結。
而沙迦,則早已經完完全全地陷入了神思盪漾中,各種啟悟體會,如大海浪濤,源源不絕,在腦海中來回翻覆,短暫的時間內,根本無法平復下來。
這哪裡是什麼《棋經十三篇》?這是明明白白的、完完全全的修者十三法則!這一刻,沙迦敢肯定,就是老師見了它,也會欣喜欲狂。
當然,沙迦也實在難以想象老師欣喜欲狂會是什麼樣子。
只是粗粗品味,只是粗粗感受,沙迦此時便已經完全地出離震撼了,他只是凝神又忘神地銘記著……感受著……
銘記著這些篇幅,感受著身心所受到的衝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