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主動去更改了,有時,連主動保持都還怕不夠呢。
真實的世界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到什麼山就唱什麼歌?能真正地做到每攀登一座新山,都將過往的經驗清洗一空,全新上陣?
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也因此,過往的那些,成功的,帶過來了,失敗的,也帶過來了,適用於此時此地的,帶過來了,不適用於此時此地的,也帶過來了。
結果……
結果真是不太好說。
無有玲瓏心,難解九連環。十八彎的水路……需要一個高超的舵手。
方天輕輕嘆息著,然後同樣執筆,在希巖的這本小冊上,除於首頁同樣署了“浮生記”書名等之外,還於末尾空出幾頁的其中一頁上,緊隨希巖的正文之後,題了幾句話,算是讀後感吧。
“身是舟兮心是舵,茫茫塵海共纏磨。誰有千識萬種力,破那風浪無限多?”
這其實是方天以前的感悟,但於讀完希巖的這本小冊,再次想來,再次題於筆端,自是又多了一份特別的指代。以後,每一個讀完這本書的人,看到這幾句話,都會知道它所指的,對應於修行之中,到底是什麼。
知道,就會思考。
思考,就會多一些選擇。
多一些選擇,未來的道路未必會更加開闊,但總是聊勝於無的。
題完這幾句話之後,方天於下一頁,再次題了一些東西,這次所題的,卻是前世蘇東坡的那首《定風波》了: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繼以前送給沙迦之後,這次方天算是正式地讓這首詞在這個世介面世。
方天相信,這本小冊子的主人,也即希巖,在看到這首詞之後,同樣會喜歡上的。
在繼續休息半晌之後,因思及木羅在成為魔法師之後的表現與希巖的情況差不多算是“異曲同工”,是以,方天第三次翻開的,是木羅的那本小冊子。
比起前兩位,這位閣下在魔法學徒的整個階段,走得算是相當順暢。
埃裡克是屬於“大器晚成”的型別,而大器晚成麼,早先,肯定是不怎麼成的,在埃裡克的敘述中,他是一步一步,輾輾轉轉地走到了九級,別說從三級到四級、從六級到七級這樣的關鍵性突破了,就是其它任何一級,都總是顯得不怎麼順利。
希巖則是六級後遇到了一個極大的檻,後來雖然越過檻了,卻留下了一直延續到九級才發作的後遺症。
木羅不一樣。
這位閣下負良材,遇明師,得真傳,一路幾乎是無波無折地,就走到了九級。
但同樣因為中途失去了老師,失去了監督,當然主要是指點,被外界的環境一“化”,就化得忘乎所以,暈頭轉向了,七級之後,無法再專心致志地致力於修行。
修行這玩意兒,雖說是身心並舉,但絕大多數時候,完全是“心”在作主導,簡單地用一句話來描述,那就是“全憑心意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