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現實的差別在於,理論可以很簡單,現實卻是很複雜。
理論上的這七者,涵盡世間一切人心,一切追求,以及一切生命存在,用那個“函蓋天地”來形容之,也不為過。
現實中麼,遍覽整個世間,卻是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落魄潦倒著,在顛倒迷醉著,在進退兩難著,當然,也有大把大把的人在堅守堅定著,在破浪揚帆著。
不過,也正是這樣,世界才為之精彩,不是麼?
此時此際,方天忽地想起了前世《老子》中的一句話,“恆無慾,以觀其妙;恆有欲,以觀其徼。”——
我心中不存任何成見,只是用童稚一般的眼光,來觀察這個世界,看這個世界的繽紛萬狀,感受每一處精彩,每一點微妙。
我同時又透過我自己的“道”或“法則”,來觀察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在我的眼中,分解,然後分明。
前者,可以讓我體察入微。
後者,可以讓我不惑不昧。
此二者,也是陰陽。
而將此二者融合起來,是不是就是“初陰知塵境”的入門之鑰呢?
方天感覺,大體差不多了。換言之,那一境的鑰匙已在手中,現在,只等他從“身”上一步步向著那個境界前進了。
這是一個意外的收穫,一個方天此前未曾想象過的收穫。
方天心中,為之欣喜。
然後,就在欣喜中,方天又想起了一個詞,“七彩虹”。
透過“本心七島”的法則看去,這也確實就是一個七彩虹霞般的世界。
講述結束,之後,有幾個需要著重說一下的後續:
其一、
在深深惋惜講述就此中斷的感嘆中,良久之後,安迪埃裡克等七個人,起身依次向著方天躬身鄭重行禮。然後,加洛多斯繼此七人之後,做出了一樣的動作。
這一次,方天沒有還禮。
方天不確定他的“本心”、“塵心”、“道心”之說,能給加洛多斯帶來多少幫助,但有一點是沒有疑問的,那就是,這樣的一個視角,方天確定,這個世界除他而外,很少有其他人,或者甚至可以更進一步的說,幾乎不可能有其他人,可以提出。
這不是他有多了不起。
而是。他站在另一個文明的傳承之上。
也因此,此時受加洛多斯及其他幾人之禮,也可以說是代前世之文明受之,這一禮。方天受之坦然。
其二、
埃裡克向方天提議,是不是可以把他們魔法師協會的這個大湖,從現在的一個湖心島,改建成湖中七島的形式?
這個提議,才一提出。便得到了其他幾人的同時附議,就連加洛多斯大法師,也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八比一,方天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因此,大湖就這麼被重新開闢了,方天動的手,其他人出的力。——還是意識感應的疊加,也即是方天所謂的“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