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劫掠富饒的可薩汗國,令他們心馳神往。
上下同欲者勝。
共同的利益,讓他們願意成為大唐的馬前卒。
這一萬騎兵,雖然裝備破破爛爛,但人人龍精虎猛,顯然是烏古斯下了血本。
裡海東岸,隨著可薩人、羅斯人、欽察人的到來,李嗣源逐漸變為守勢。
雙方都很謹慎,只有小規模的騎兵互相撕扯。
一個月後,李聖天率領一萬步騎而來。
唐軍在兵力上的劣勢得到緩解。
而就在此時,李嗣源失利的訊息傳來。
可薩主力與李嗣源對壘,五千羅斯海盜與三千拜占庭水軍憑藉裡海繞到李嗣源之後,南北夾擊,李嗣源措手不及,河東鐵騎拼死一戰,折損三千餘將士,高思繼高行周父子接應,才堪堪殺出重圍,撤回鹹海東岸,依託花剌子模才勉強穩住陣腳。
旋即上表請罪。
李曄好言安慰,勝敗乃兵家常事。
李嗣源兩萬人力敵近十萬人,能拖延這麼時間,已經不容易了。
若是兩個月前可薩大軍突入花剌子模,與南面的薩曼人、西面的大食人互相呼應,大唐就會陷入戰略困境。
現在不一樣了,劉知俊反攻高原,楊師厚反攻大食,都是捷報頻傳。
李曄也能放開手腳,來鹹海會一會不可一世的可薩人。
其實原本,大唐算是西方陣營的潛在盟友。
擊滅薩曼國,等同於解除了可薩人東南面的威脅。
但正處於強盛階段的可薩人想來爭奪花剌子模的地緣,李曄也想推進到裡海之濱,就讓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了。
只能透過武力解決。
使功不如使過,李曄力排眾議,還是以李嗣源為裡海招討使,高思繼、高行周、李聖天副之,還壓上柴再用的黑雲長劍都。
只留親衛都與七千神羽軍留守玉龍赤傑。
可薩人大勝一場,士氣迴歸,氣勢洶洶東進。
李嗣源再退,將鹹海西北拱手讓出。
拜占庭水軍與羅斯海盜故技重施,包抄李嗣源之後,試圖把李嗣源留在鹹海西南。
李嗣源接戰七陣,皆不利,連敗七場,被可薩人一直推到裡海之南,離玉龍赤傑只有兩百里。
軍中逐漸紛紛上表彈劾李嗣源畏敵如虎。
若不是唐軍軍紀森嚴,李嗣源的腦袋早被部下砍了當球踢。
李曄也驚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