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此時的心情無疑是複雜的。
大唐就像他的親生兒子一樣,花費無數心血,一天天看著他長大、強壯。
卻忽然有一天,出現了一個競爭者。
皇權之爭奪,不論父子。
李唐家的這種事情發生的太多了。
在回中土內卷與留在西土外擴之間,李曄選擇了後者。
毫無疑問,李禕是個野心家,自始至終都沒變過。
可笑的是,李曄居然相信自己能控制他,轉變他。
他挑的時間太好了,正是在東西決戰的關鍵時期。
這個二手兒子對李曄的瞭解,在一定程度上超過李曄自己。
當然,這只是他的一次試探。
李曄選擇隱忍。
若是真想動他,也只是一道詔令的事。
但必然會引起大唐帝國的全面動盪,大唐全面復興的程序會受到影響。
每個人都會成長,每個勢力也會。
離開長安的這兩年,李禕的勢力已經成長起來。
他們絕不願放棄到手的權力。
權力之爭,歷來不死不休。
李曄只希望穩住他們、穩住李禕、穩住中土……
讓大唐能在西面再多向前走一步。
大食聯軍退兵之後,李曄立即啟程,率兩萬步騎進入玉龍赤傑,為接下來的一場大戰做好準備。
最先到來的是一萬烏古斯騎兵。
烏古斯的構成其實相當複雜,原本是突厥汗國中反抗阿史那氏的聯盟,烏古斯的本意就是部落、聯盟的意思。
多年以來吸收葛邏祿人、可薩人、薛延陀人、拔野古人等等。
烏古斯與當年縱橫河隴的嗢末一樣,更像是一個地域名稱。
雖然一直以來都處於大唐的外圍草原,但畢竟還在華夏文明圈之中。
與西化的可薩汗國有本質的不同。
加上基馬克人活生生的例子在,讓烏古斯人頓時清醒了許多。
所以才會接受李曄的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