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景延廣吹牛王也不準確,倒也有幾分熱血,堅決不當契丹的孫子。
只不過其私心自用貪權徇私,後晉本來也是一個矛盾混合體,不止石敬瑭,多的是人搶著給契丹當兒孫。
後晉軍與契丹打的有來有回,佔了優勢,然晉主石重貴的舅舅杜重威以十萬兵馬降契丹,葬送了後晉,景延廣被俘,自己把自己掐死了。
李曄看著面前十八九歲的青年,倒也沒有太驚奇,大唐蒸蒸日上,自然會吸引天下優秀人才。
封了一個神羽都上校尉,景延廣喜不自勝,連跳兩級,也算是出頭了。
其他人皆有封賞。
這場圍獵也算是豐收,只一個驪山就有這麼多獵物,關中到底還是地廣人稀。
後世一個大都市,就有上千萬的人口。
盛唐也才六千萬的人口,到了唐末,整個中土人口估計也就兩千萬左右。
當然,持續二三十年的戰亂,很多人口都逃逸了,無法準確估算。
關中這麼多年鼓勵生育,人口有所恢復,第一波紅利已經到來,大量十七八歲的青年長成,大唐的勃勃生機也正是來源於此。
他們出生在一個上升而充滿希望的年代,到處都是機會。
最不濟也能到皇莊當莊農。
正兵沒有擴充,輔軍卻一年比一年膨脹,無數渴望從軍的年輕人加入其中,沒有戰爭時,建設地方,興修水利,開墾荒田,還有大量軍事訓練。
即便冬雪中,李曄偶爾也能遇見外出訓練的輔軍。
後世看到留存的清末照片,百姓一個個身材瘦弱矮小,衣衫襤褸,目光呆滯,彷彿被榨乾了一般。
再看這些青年,一個個昂首挺胸,眼中煥發著光彩。
吃飽的民族才有力氣仰望星空。
能讓大唐百姓吃飽,是李曄首先要考慮的,也是大唐立身的根基。
後世一個交趾三角洲能養活某越幾千萬人口,還能出口糧食。
沒道理大唐這麼多產糧區養不活一千萬的人口。
皇莊就是李曄握在手中的利器。
渭北、成都平原、漢中平原、南陽盆地,江漢平原等幾個優良板塊全部收為皇莊,然後租給沒有土地的百姓耕種。
皇莊的土地大唐所有,禁止買賣。
王仙芝、黃巢等人殺來殺去,這些原本屬於世家大族皇親國戚的土地,全部成為無主之物,或被田令孜等權宦侵佔,或被王建等兵頭霸佔,百姓淪為佃農,不僅要承受佃租,還要繳納各種莫名其妙的賦稅。
尋常百姓也守不住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