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是天竺國外郡,城中管事並非郡守縣令,而是一位天竺國宗室。
這位宗室封號為“玉華王”,屬於安樂王爺,禮敬僧道,重愛黎民,在百姓中的口碑非常的不錯。
當然,原劇情中說他“甚賢”,對於王爺而言,這話豈不是催命符?
其實說白了,就是外放的王爺,平日裡喝酒作詩、遊獵飲宴,不參與王室紛爭,過逍遙自在的日子。
真要把城池治理的紅紅火火,四處都傳王爺賢名,那豈不是在找死?
逍遙王爺,那就瀟瀟灑灑唄!
反正如果讓呂雲澄選擇,呂雲澄還真覺得逍遙王爺比皇帝舒服。
當然,王爺畢竟是王爺,逍遙王爺未必能夠保命,還要看皇帝是什麼樣的皇帝,胡亥那樣的提前反抗吧!
一般來說,正常的皇帝,當慣了孤家寡人,還是希望保留幾個親屬,不爭不搶的逍遙王爺大多可以保命。
玄奘師徒在城內逛了逛,當地百姓紛紛過來起鬨:“只聽人說降龍伏虎的高僧,不曾見降豬伏猴的和尚。”
豬八戒晃盪著大耳朵,對著百姓喝道:“你們可曾看見降豬王的和尚!”
玄奘喝道:“快快收了嘴臉,嚇唬尋常百姓作甚,咱們去找館驛。”
到了館驛,玄奘讓孫悟空他們各自安歇,他則是去倒換通關文牒。
要說這等寶地,便是留幾日,好好逛逛也是無妨,但已然到了天竺,真經近在眼前,卻是沒心思閒逛。
……
王府。
玉華王見玄奘形貌,心說真不愧是大明聖僧,果然有高僧氣度。
玄奘見玉華王頗有自在之意,便知是富貴逍遙的王侯。
“聖僧,自你那大明至此,歷遍諸邦,共有幾多路程?”
“貧僧未記程途,但昔年蒙觀音菩薩在我王陛下御前顯身,曾留頌子,言西方十萬八千里,貧僧西行至今,已經過一十四遍寒暑矣。”
“十四遍寒暑,即十四年了,想是途中有甚耽擱。”
“一言難盡!萬蟄千魔,也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才到得寶方!”
“既如此,聖僧想必有伏魔神通!”
“貧僧肉體凡胎,只會一些粗淺的武藝,要說降妖伏魔,還是要靠貧僧的三個徒弟,他們最擅降妖伏魔。”
“哦?快去請聖僧三位高徒,本王要在此宴請大明聖僧,萬勿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