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在幾年前就做過這道題,是在網上無意間看到的,覺得這個題很有意思,所以印象比較深刻。
當時葉秋還是初中,也是想了好一會兒,才最終試探出了答案。
這個題就完全是一個邏輯思維的題目,葉秋當時也是靠著不停的試探,將自己想到的問句,帶入題目中來驗證。
這個題的答案就是“你是本地人嗎?”
如果在a城,問到只說真話的a城居民,他會回答是,問到說假話的b城居民,他也會回答是。
如果是在b城,問到說真話的a城居民,他會回答不是,而說假話的b城居民,也會回答不是。
這樣一來,只要用這個問句隨機問一個人,只要這個人回答是,那麼這裡就是a城,回答不是,那就是在b城。
葉秋沒有馬上將答案告訴江印,因為他也想看看,邪物出這道題來針對江印,是不是真的可以測出江印的短板在哪,江印會不會真的被這道題難住,一個小時都做不出來。
葉秋也不是一直就這幹看著,從店長辦公室裡面將幾分資料拿了出來,坐在一邊翻看著,時不時的抬頭看看江印的反應就好了。
時間慢慢過去,這段時間並沒有顧客過來結賬,打擾他的思考。
江印看著這個題目,大概這真的不是他擅長的問題,之前江印自我介紹的時候說過,他是一名數學老師,然而這個題,顯然不是數學問題。
非要分到一門學科的話,應該是大學才會有的邏輯學,屬於哲學的一個分子學科。
單純用數學思維來解這道題的話,葉秋都不知道該怎麼弄。
不過很快,江印居然拿起收銀臺抽屜中的紙和筆,開始打草稿了。
葉秋很是好奇,這樣的問題,草稿該怎麼打呢?不應該就是想一個問題,然後帶入題目中去試驗嗎,難道還真的可以像數學一樣計算?
放下手中的資料,葉秋走過來,就看到江印在紙上寫道。
“設:a城居民為x,b城居民為y,問題為f。”
“那麼a城為a{x,y},b城為b{x,y}。”
“得到公式為:faa{x,y}=α;fbb{x,y}=β;且fa=fb。”
葉秋看到這些,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什麼鬼?
江印的字跡非常工整,完全是寫出來的一手列印體,根本不像是人書寫的,就和電腦上的宋體字一模一樣。
“這是在將這個邏輯問題數學化嗎?”葉秋有點不懂江印的思路了,又仔細看了一遍之後,也大致瞭解這些符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