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在大宋販賣焦慮> 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家兄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家兄弟! (2 / 3)

呂惠卿說得也是不客氣,這是抨擊蘇轍不為民擔憂。

蘇轍深深地看了呂惠卿一眼道:“青苗法本就是行險,看似民得利朝廷也得利,實際上卻是懸崖走獨木,青苗法放貸之糧食乃是源自常平倉,常平倉是備荒之糧,卻被拿來放貸,一旦災年,常平倉中無糧,以後餓死的人可不是幾千幾萬了。呂檢詳,此舉乃是禍國殃民之舉啊。”

蘇轍此言一出,呂惠卿頓時氣得滿臉通紅。

早在唐朝,朝廷為防各地受災,故而命各州縣建立儲備性質的糧倉,倉中的糧米,由官府在谷熟價低時購進,一旦遇到災歉,即可立即取出賑濟當地或附近災民,避免餓殍遍野的慘劇,即所謂備荒之糧也,也就是這常平廣惠倉。

宋代沿襲此制,百餘年來,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救濟了許多災民。這些糧米雖然不一定能解決全部災民所需,但有了它,朝廷起碼可以減少大量的開支,所謂“使民常保平安”之意也。

按照朝廷規定,這部分糧米在無災之時,應該是雷打不動的。

而青苗法,或者說叫新常平法,便是呂惠卿提出的,所以聽到蘇轍質疑這個事情,頓時令他不淡定了。

他正要說些什麼,王安石卻是揮揮手道:“好了,這個事情就不必爭論了,近期不是要選派劉彝﹑謝卿材﹑侯叔獻﹑程顥﹑盧秉﹑王汝翼﹑曾伉和王廣廉等八人,到各路“相度農田水利﹑稅賦﹑科率﹑徭役利害”﹐以便從對現實情況的瞭解中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以興利除弊﹐變而通之麼,便讓他們也注意這個事情,別讓地方官吏亂來便是了。”

蘇轍聞言眉頭一皺,王安石又道:“便這樣吧,蘇檢詳,你先忙你的事情去吧。”

蘇轍無奈,只能作揖離去,但內心卻是嘆息,他又有什麼事情好忙的?

起草各類新法主要是呂惠卿,其餘章惇、蔡確、李定、曾布諸人,有的專門擬定新的役法,有的研究抑制盜賊之法,各有分工。

反而他這個制置三司條例司實際上的協同之人,本來與呂惠卿該是實際領導條例司的人,卻被排斥在條例司之外,分外令他煩悶。

晚上蘇轍回到家中,見到了兄長蘇軾。

蘇軾笑呵呵的,看起來心情頗為不錯,蘇轍倒是心中一寬,笑道:“哥有什麼喜事?”

蘇軾搖搖頭笑道:“沒啥事,今日聽子厚說他那弟子就快要回來了,倒是頗為期待。”

蘇軾現在官告院上班,不過還兼著知制誥的職務,所以與張載算是共事的同僚,有時間也會經常聊聊。

蘇轍笑道:“就是那陳靜安麼?”

蘇軾點頭笑道:“沒錯,我對這少年可是好奇地很啊,咱們兄弟兩個回了一趟眉山,天下間就出了這麼個天才少年,還真的是有趣。”

蘇轍笑道:“那少年的確是厲害的,靜安四句道盡儒家子弟之抱負,令人聞之不由得心潮澎湃啊。”

蘇軾點頭道:“確實如此,不過我倒是對他的詩詞更敢興趣一些,尤其是那首青玉案,哈,真真是絕妙。”

蘇轍也是贊同的,笑道:“的確是好詞,不過我倒是對他的經世濟民的本事頗為感興趣,他辦的南城能源,惠及的貧苦百姓多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