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頊回到崇政殿開始接見大臣的時候,已經是經歷了一個多達兩個時辰的早朝,過手的奏摺多達二三十份。
一個大帝國自然不止這些奏摺,不過那是一個偌大的中書省處理之後的結果,篩選出來的二三十份的奏摺則是需要皇帝親自審批的。
皇帝這個職業,不是發自內心喜愛的人,是很難保持熱情的。
而趙頊果真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這個職業,當然不乏有替自己父親正名的意思,但更多的還是他真正愛著這份職業。
當他坐到崇政殿這個接見大臣的所在,也不過是證明他今天的工作完成了三分之一。
在今天,在這個殿裡,他還要接見至少三四十人。
至於私人時間,那得等回到內宮,皇宮的大門轟然緊閉之後,那才有一些私人的生活。
在這崇政殿裡,如果宰執們在早朝有些話不方便說,便會率先過來彙報完。
之後便是接待從外地回來述職的地方官員,再之後便是會見得了任命要去地方履職的官員,需要特意囑咐一些事情等等……
到了晚上,其實也沒有真正的私人時間,因為還有大量的奏摺需要提前看,明天上早朝的時候效率才能夠更高——也為了應對大臣們的挑戰。
儒家治下,君與臣並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關係——打個工,你還要我的命?
其實大部分時候,大家還是比較和諧的,不過裡面也是充滿著博弈。
帝皇有帝皇術,大臣有大臣的利益考量,不產生衝突終究是不可能的。
但大家都儘量在這這個框架裡面競爭,誰要是被逼急了,也是要罵人的。
皇帝會罵大臣,大臣也會罵皇帝。
仁宗:你乾脆報我身份證得了。
想要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皇帝,不是隻有皇帝這個身份就可以的,趙頊看著父親一路走過來的,自然知道這個道理。
看著優秀的人,可以學到許多東西,照著他學就好了;
看著糟糕的人,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跟他反著來就好了。
英宗或者說是身體不好,或者說是任性,反正在他就位的短短几年的時間裡面,就沒有正經上過朝、正經處理過事情。
要麼與太后鬥(垂簾聽政),要麼與大臣鬥(濮議)。
等這些過後,英宗也就垮了,兩腳一蹬,昇天啦!
於是趙頊便與父親反著來。
你不愛上班,那我就做個奮鬥比;
你不愛幹事,那我就建功立業;
你因循守舊,那我就銳意創新……
不過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做,仁宗折折騰騰,家底也花得差不多了,到了英宗這裡,更是折騰得一塌糊塗,現在到了他這裡……窮啊!
窮則思變。
這是沒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