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汴京的官道上,一輛樸素的馬車搖搖晃晃地行駛。
兩側猶然白雪皚皚,樹木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然而坐在車內的人卻是面露笑容,此人是為江寧知府、翰林學士兼侍講,人稱安石不出何以安天下的王安石。
“爹爹,您為什麼這麼開心?”
王雱問道。
王安石看向兒子,笑道:“你猜?”
王雱笑道:“想必是爹爹此行將實現一貫以來的主張,因而喜出望外吧?”
王安石笑而不語。
大約如此吧。
去年,也就是治平四年,英宗仙逝,小皇帝趙頊繼位,到得九月,便起用他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之後更是常常來信請教。
此次更是請自己進京,說是要請教治國之道,內裡的意思,王安石哪裡能不明白。
他蟄伏這麼多年,不就是為了今日麼,開心也是自然吧。
從江寧到汴京,路途不遠,但對於他來說,卻是稍顯遠了些。
對於心情緊迫之人,即便是幾刻鐘,也是莫大的煎熬的,但這麼多年都等過來了,也不在乎這一時片刻了。
馬車晃晃悠悠進了汴京城。
王安石在京有一套小院子,那是之前他在京城為官的時候置辦下的,所以倒無須如同張載一般去住驛館。
老管家見到主家回來,開心得到處忙活,卻被王安石給叫住了。
“老李,不必多忙活了,來來,你與我好好說說,最近汴京城裡有什麼新鮮事麼?”
李管家咧嘴一笑:“老爺想聽什麼?”
王安石笑了笑道:“都可以說說,就是一路無聊,回來了,就想聽點有趣的。”
李管家嗯嗯點頭:“嗯……倒是也有,最近市井之間在傳一些事情,也不知道真假,老奴姑且說,老爺姑且聽個樂子也就是了。”
王安石點頭道:“無妨。”
李管家道:“近來聽說陛下有意大用張方平張相公,九月份的時候已經頒佈任命,令張方平相公為參知政事,只是這任命卻是不再執行。”
王安石點點頭,這事情他是知道的。
趙頊登基沒有多久,就立即進行二府大換血。
經過一番大力調整之後,中書的班子是新舊相參,二舊二新,舊相曾公亮、副相趙概,再加上張方平、趙抃兩名新人。
樞密院的新班子是一舊三新,這一舊是樞密使文彥博,三新是新任樞密使呂公弼和兩名副使韓絳、邵亢。
新君新臣,必有新政,這個王安石自然是理解的。
在新晉的兩位副宰相當中,趙頊最為屬意的,毫無疑問是張方平。
趙頊非常信任張方平,之前韓琦的安置方案,王安石聽說就是趙頊夜召張方平密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