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在大宋販賣焦慮> 第五十六章 邊寫邊想便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六章 邊寫邊想便是! (2 / 2)

他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雖然總是被後人忽視,有人甚至說他是湊數的,實則不然。

說到曾鞏之才華,有一則小故事其實是可以略窺一二的。

當年蘇軾進京趕考,應試的文章文采飛揚,鶴立雞群,幾位考官都極為欣賞,屬意他當金科狀元。

但主考官歐陽修在看過他的試卷後,心中產生懷疑,以為這名年輕的考生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為了避嫌,歐陽修將這份試卷定為第二名。

結果沒想到這位才華橫溢的考生竟是自眉山初出茅廬的蘇軾,而蘇軾也因此錯失狀元,成為了榜眼。

這個故事裡值得玩味之處並不在於蘇軾之才高,歐陽修之謹慎,而在於那個被錯認之人——他的才情可說和蘇軾不相上下,卻在歷史神奇的巧合中被悄然掩藏。

曾鞏承襲唐代韓柳提倡的“文以載道”、“文以明道”之志,崇尚文章的質樸與明理,於平實中見風骨,擅長的其實是策論文章,他是歐陽修所倡導的“新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

他的文章兼具唐代韓愈、柳宗元及宋代歐陽修等數家所長,算得上這場運動的集大成者。

以他的目光來看,陳宓的文章不夠質樸,用了許多的排比句,這是賦的寫法,然而氣勢卻是十足,這大概是為了表現他有作出絕句的才華罷。

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陳宓的文章雖然文飾甚多,但內容卻是足夠吸引人。

這才是可貴之處。

陳宓沒有停下,繼續疾書。

“……宓曰:傷哉,老大也!潯陽江頭琵琶婦,當明月繞船,楓葉瑟瑟,衾寒於鐵,似夢非夢之時,追想洛陽塵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宮南內,白髮宮娥,一燈如穗,三五對坐,談開元、天寶間遺事,譜《霓裳羽衣曲》。青門種瓜人,左對孺人,顧弄孺子,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遝之盛事……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大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大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紙張不夠大,陳宓換了紙繼續寫,毛筆一次次蘸墨,紙張是換了一張又一張,房間裡的人都悄悄站在陳宓的身後,摒著大氣,生怕打擾到了陳宓的才思,陳宓卻權當他們不存在,奮筆疾書。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西人則國勝於西人;少年雄於天下則國雄於天下。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大宋,與天不老!壯哉我大宋少年,與國無疆!”

“嘶!”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陳宓揉了揉手腕,笑了笑,重新蘸墨,在最末尾鄭重寫下: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寫完這句,陳宓將毛筆往硯臺上一擱,叫苦道:“許久沒有寫這麼多的字了!”

的確是夠多的,房間裡已經鋪了足足十幾張字了。

張載壓抑住心中的激動,故作鎮定,但聲音還是不免有些顫抖:“靜安……寫完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