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在大宋販賣焦慮> 第三百二十四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二十四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 (2 / 3)

果然,央行護衛隊出馬之後,將幾大團伙一掃而空,然後分為幾隊,到處去剿匪,盤踞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團伙,都被肅清了一遍,這等行為也鼓勵了許多州縣,也組織起來自己的護衛隊,將盤踞在自己州縣的盜匪給掃了,一時間海晏河清。

治安便好,各類關卡取消,經商環境前所未有的好起來,加上陳宓開設的工業園,全國的物資流通變得便捷起來。

熙寧十一年,這一年趙頊決定換個年號,經過討論,以元豐為年號,於是熙寧十一年變成了元豐元年。

在陳宓的梳理下,大宋朝的經濟發展十分的迅速,實際上到了熙寧十年的年底,朝廷第一次有了充裕的資金,在供應了官員俸祿、軍隊開支、對外的歲幣以及各項繁雜的開支之後,依然有兩千餘貫的結餘,這對於大宋朝來說可是真的罕見。

而這也激發了趙頊的雄心。

陳宓時常與他討論大宋朝的弊病,但卻不贊同改變太快,在這之前,趙頊是同意的,但有了這麼多的結餘之後,趙頊終於打算幹件大事。

便是他籌謀了許久的官制改革。

陳宓實際上覺得時機並不適合,但趙頊卻是覺得最合適不過。

“……現如今的時機大約是最好的,因為國庫裡的錢很多,改制需要不少錢,若是別的年份,沒有足夠的錢,想要改制,卻是不太合適,畢竟一旦改制,各類公文、官服官衙等等都要重新制定,裡面的花費是不少的,現在有了這麼多的結餘,的確是更加合適的。

此事靜安你要支援朕,朕早就受不了這繁雜無比的官制了,你知道麼,有時候連朕都不知道什麼差遣什麼官是作甚的,別說一些官場新丁了,關鍵是,正是因為裡面的模糊地帶,給了一些權力尋租創造了很多的空間!

朕想要乾點什麼事情,明明很快便能幹好的,但頒發下去,卻是要好久才能幹好,甚至直接乾脆荒腔走板了,實在是不改不行啊,靜安!”

談起這事情,趙頊當真是一肚子的牢騷。

見到趙頊如此,陳宓也不反對了。

不過趙頊要的可不是陳宓的不反對,而是他的支援,為了讓陳宓參與此事,他任命陳宓為流內銓,專門處理此事。

按照趙頊的計劃,首先對中央機構進行整改,使“臺、省、守、監之官實典職事,領空名者一切罷去,而易之以階,因以制祿”。

此事原本最為困難的是宰執大臣的反對,但張載作為昭文相,他力主此事,自然也就順利推行下來了。

此次改制目的是適當合併機構,裁減官員,使官員名實相符,有職有權。減少推諉,於是,重新樹立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統管中央行政,便是正本清源的最重要舉措了。

中書省主管宣佈皇帝命令,批覆臣僚奏議,決定重要官員的任免,下設吏房等八房辦事機構。門下省主管審議中書省所定事宜。尚書省是執行機關,設宰相,分六部,行使實際權力。

但兵部只管保甲、民兵等事,實際兵權仍為皇帝和樞密院掌管。

在趙頊、張載以及陳宓的聯手之下,關於中央的各機構很快就改制成功了,宋初以來中央機構虛職多而實職少的弊端,得以扭轉,原來“三高官官不預朝政,六曹不厘本務”的怪現象消除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