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高了,趙頊也開心了,趙頊開心了,便要給陳宓升官。
趙頊第一想法是提拔陳宓做三司使,但好在給攔了下來,畢竟以陳宓的資歷,還不足以擔任三司使,趙頊想了想也是如此,於是提出了另一個差遣,便是三司判官。
三司判官算是三司使的二把手,主要是起一個監督的意思,權力說大也大,大得可以掣肘三司使,但說小麼其實也小,若真是到了實際事務上,可能連一個司的司長都比不上。
不過趙頊是讓陳宓過去將整個三司給抓起來的,三司作為大宋的財政部,對於大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善於掙錢的官員當三司使,對於朝廷來說很重要。
趙頊覺得陳宓的能力,最應該在三司中發揮作用,是最合適當三司使的人,不過受限於資歷不足,只能委屈當個判官。
但趙頊何許人,自然知道以陳宓的能力,若是當一個副手,不放在具體事務之中,全然是浪費他的才能了。
於是趙頊又想出新法子,三司使讓祖無擇兼任,大家都知道,祖無擇與張載交好,更是與陳宓關係頗好,他在三司使位置上,陳宓便能夠以判官差遣實際上管理事務。
趙頊也算是當真是花了心思了。
不過這個心思對於陳宓來說的確是起了大作用。
陳宓一上任,立即梳理稅收的事宜。
陳宓推動全國統一稅賦的行動,一上去便出了幾道政令,下令各州縣不允許私自設定關卡收稅,所有的收稅,都應該由專門的部門徵收,地方官府,不允許私自收稅。
之所以要這般做,是因為大宋的地方官府胡亂收稅、私自設定關卡,阻礙商業的行為實在是太多了,現在經濟要大發展,這些行為必須要進行清理。
為了實現對地方政府的監督,陳宓利用央行的資訊系統收集資訊,一旦發現了州縣私自設定關卡收費,立即派出執法專員處理,要麼當地的州縣知府知州知縣將下面的人推出來當替罪羊,要麼就自己被撤職處理。
在連續處理了十幾個州縣的官長之後,這股歪風邪氣總算是被剎住了。
不過官方對於經濟的阻礙被掃清了,地方上的匪患卻成為經濟發展的不小威脅。
雖然說經濟發展對於諸多農戶來說是個好訊息,但同樣也吸引了一些懶惰的人,隨著經濟的發展,他們能夠搶的錢財更多了,反而吸引了更多的從業者,頗出現了幾個很大的賊匪團伙。
陳宓聽說了之後,研究了一番,如果讓地方的廂軍或者禁軍去幹這些事情,估計還是要勞師動眾,而且所謂匪過如梳,兵過如蓖,官過如剃,對於大宋朝的軍隊,陳宓並沒有什麼信心。
於是,陳宓乾脆讓央行的護衛隊去執行這個任務。
央行的護衛隊本身便是專門與這些賊匪打交道的,由他們去處理,最是合適不過,而且……陳宓也存了一些不為人所知的想法。
央行的護衛隊,因為央行有錢,所以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比起軍隊更加先進,訓練的那一套,組織紀律方面,可是陳宓用後世的練兵法精選而來的,練出來的兵,可不是現如今的兵能夠比的。
讓這些護衛隊去剿匪,也能夠讓他們見血,成為合格的軍人,以後說不定有用武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