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糧也出這項錢。
要辦鐵路因為那一件?
怕的外國佔路權。
……
因此,股東們認為,川漢鐵路是光緒皇帝允許四川人民“商辦”的,現在卻突然收歸國有,這是朝廷出爾反爾。
借外債讓洋人來修路,賺取國人的錢,這是賣路賣國。
朝廷既要將川漢鐵路收歸國有,卻又不退還股民的血汗錢,這是謀財害命。
當清廷向洋人借款修路的“四國借款合同”寄到成都後,就像在裝滿炸藥的鐵桶內投入了一把火。四川各界民眾被炸開了鍋,震驚後是奮起反抗。
全川股東紛紛跑到各地衙門公所去請願和抗議,堅決反對借債修路,要求朝廷毀約和收回“上諭”。
四川省諮議局的蒲殿俊和羅綸代表廣大股東,寫成《請願書》,馬上去總督府見“護理總督”王人文,表達廣大股東的訴求和願望,要求清朝政府還四川人民一個公道。
各位看官,諮議局是一個什麼機構?
原來在清朝末年,朝廷迫於國內外的政治形勢,模仿西方立憲制,在各省建立審議機構——諮議局,其議員和議長由民意代表選舉產生。
因此,諮議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具有西方議會的性質。
蒲殿俊和羅綸是什麼來頭?
蒲殿俊,四川廣安人,自幼受傳統文化教育,赴京應試中了進士,被官費選送到日本留學。
由於蒲殿俊的口才和文筆俱佳,在留日學生中有很強的號召力。
自從“庚子國變”之後,國人出於對列強的憤恨與恐懼,全國的輿論導向都是呼籲由國人自己來辦鐵路,“不借洋款”成為愛國的標誌。
再加上官辦鐵路壟斷資源,又容易產生腐敗,因此興起了一股民間商辦鐵路的熱潮。
蒲殿俊與進步學生組成“川漢鐵路改進會”,從日本上書清廷,揭露“租股”和官辦鐵路公司的弊端,要求四川鐵路實行“商辦”,得到光緒皇帝的允許。
訊息傳到日本,蒲殿俊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他寫道:“偉大之業,三年晦暗膠擾垂破之局,得此臨巖一轉,豈惟本與全體股東之幸,亦吾國路政之一大紀念矣。”
蒲殿俊旋即由日本回國,與四川親友一起集資,帶頭認購鐵路股款三十餘萬兩。
蒲殿俊作為立憲派的代表,在四川省諮議局成立大會上,他被選為議長。因此,為民請命是他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