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副都督夏之時為北伐軍總指揮,率蜀軍政府軍親征成都。討伐總督趙爾豐,奪取全川的最終勝利。
夏之時將北伐軍兵分三路,由三個支隊長各帶一路人馬。
夏之時任命林紹泉兼任北路軍支隊長,當委任狀下達時,林紹泉看到自己任“支隊長”三個字,不禁怒火中燒。
他以為夏之時撤銷了自己的總司令職務(其實是以總司令兼任支隊長),當場撕毀委任狀,砸爛關防印信。
林紹泉怒氣未消,突然衝入都督府,用槍指著張培爵和夏之時破口大罵。
兩人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來不及應對,嚇得都督張培爵鑽進桌子躲避,副都督夏之時趕緊逃跑。
林紹泉回到司令部後,其親信標統蘇博淵鼓動一些人,跑來為總司令鳴不平。
他說道:“張培爵、夏之時算什麼東西?我們兄弟跟隨林總司令幹大事,看到您屈居他兩人之下,我們都不服氣!”
林紹泉隨後與蘇博淵、周維鑫、周少紅、湯唯烈等幾個親信標統密謀,準備在明天北伐軍誓師,發放槍彈時,帶頭率隊伍譁變。
當場打死夏之時,逼走張培爵,推翻現在的蜀軍政府,重新組閣新政府。
由林紹泉任都督,蘇博淵任副都督,周維鑫等人都封大官。
其實林紹泉屬於舊軍人,全身沾滿了軍閥的匪氣。
他平常和蘇博淵等人勾結一氣,拉起小圈子,橫行不法,還慫恿士兵擾民,使重慶市民人心不安。
蘇博淵等人按照林紹泉的佈置,立即著手在自己部隊裡做兵變前的準備工作。
重慶蜀軍政府被林紹泉鬧的人心惶惶,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
面對林紹泉大鬧蜀軍政府的事件,文人出身的都督張培爵,一時沒有好的辦法處置。
如果置之不理,那麼今後軍政府還有威信嗎?政府釋出的命令還有誰聽?
他知道林紹泉現在正慫恿手下的官兵騷亂,弄不好可能會發生兵變。
張培爵焦急萬分,他想可能是自己威望不足,鎮不住林紹泉等人。
於是,他立即邀請老同盟會員吳玉章,來重慶主持會議解決林紹泉事件。
因吳玉章是奉了孫中山之命,回四川領導保路運動,在起義軍中有崇高的威望。
吳玉章接到電信後,立即從沱江坐船,連夜趕到重慶蜀軍政府。
張培爵一見到吳玉章,迫不及待地請他快拿個主意,迅速解決林紹泉的不法問題,否則會釀成更大的後患。
吳玉章聽完彙報後指出,只有嚴明紀律,才能維護革命政權。
我們必須立即召集一個軍事會議,實行軍事裁判,用法律手段來整頓和嚴明軍紀。
於是,蜀軍政府都督馬上以孫中山好友吳玉章的名義,通知營級以上的軍官,深夜召開緊急會議,傳達孫中山的重要指示。
夏之時派了一個班的軍士站在門口,對每個參會人員進行搜身,將隨身攜帶的槍支全部解下來統一保管,會場外也作了相應的安保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