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夏之時率領起義軍即將抵達資州時,前方傳來訊息,鐵路欽差大臣端方帶領的鄂軍先頭部隊,已抵達資州,擋住了起義軍南下的去路。
在清軍前堵後追的嚴峻態勢下,夏之時決定揮戈東指,轉道去川北。準備聯絡廖春雷,在川北一帶建立根據地。
起義軍來到距離樂至縣城約三十里,一個叫放生鋪的地方,截獲了一份軍郵密件。
得知樂至縣城裡有一個五百多人的清軍混成支隊,無錢給士兵發餉,請求鎮統朱波瀾援助。
夏之時遂率領騎兵打頭陣,偽裝成奉朱波瀾之命援助樂至,並送來軍餉的部隊,大叫守城軍士快開啟城門。
起義軍騙開城門後,一齊衝進去,很快佔領了樂至縣衙。
清軍守城支隊長被打死,城內其餘清軍全部投降,夏之時將清軍進行收編。
這時起義軍中步兵,工兵、騎兵、炮兵、輜重兵五個兵種齊全,隊伍擴充到一千多人。
這時,清軍又派出一支追兵在身後步步逼近,起義軍準備去川北的遂寧一帶發展,卻遇到了巡防軍的重兵阻擊,北去的道路已經被堵死。
夏之時決定帶部隊迂迴去安嶽縣,再繞道北上。
起義軍開進到安嶽縣城外,在一所小學校休息時,有個青年教師聽說他們是革命軍後,馬上向夏之時報告了城內的情況,並主動聯絡城內的同盟會負責人王孟蘭。
王孟蘭率領城內的同盟會員,開啟安嶽城門,迎接夏之時的起義軍入城。
起義軍在縣城休整期間,王孟蘭積極發動會員,幫助起義軍大量擴充兵員和軍需。
為了提高起義士兵的革命意識,夏之時集合全軍召開了一次思想動員會,宣講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士兵們明白了反清起義的目的,紛紛表示願意追隨夏之時參加革命。
在王孟蘭的提議下,決定撤銷林紹泉的總指揮職務,正式推舉夏之時為起義軍總指揮。
夏之時給士兵發放了軍餉,士兵剪掉頭上的長辮子,表示決心要革命到底。
王孟蘭建議起義軍繼續往東去重慶,因為那裡的革命黨人已經做好了起義的準備,並策反了部分巡防營、水道巡警。
只要夏之時的部隊攻城,重慶城內的袍哥和革命黨都會舉義旗反正。
夏之時決定進佔四川第二大城市重慶,王孟蘭當即修書一封,派人火速送到重慶。
重慶同盟會領導人張培爵、楊庶堪等人接到王孟蘭的來信後,決定與夏之時的起義軍裡應外合。
起義軍步行到達合州,城內的袍哥舵爺聞訊後,帶領民眾迎接夏之時進城。
在袍哥的宣傳發動下,這時起義軍隊伍已壯大到三四千人。
由於從合州去重慶的水運交通很方便,夏之時決定起義軍從合州乘船,沿嘉陵江一路南下。
起義軍順水順風,直達重慶江北的黃桷樹附近,已經兵臨山城。
夏之時親自給重慶城內的張培爵修書一封,告知起義軍的攻城計劃,派心腹人員送進城內。
張培爵接到夏之時的來信後,精神為之振奮。
立即回信告知城內的情況,以及準備組織袍哥和同盟會員,配合起義軍攻城的詳細方案。
列位看官,夏之時進攻重慶,為什麼要倚重張培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