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反覆琢磨,他想既然找到了石龍,那麼石虎也應該在附近。
考古隊在周圍挨個搜尋,在離石龍不遠的山草叢中,找到一座半埋半露的石雕像。
大家刨開泥土,石雕完全露出來了。
從外形特徵來看,它果然是一隻大型石虎,雖然虎頭已殘缺不全,只剩下小半邊臉。但石虎昂首挺身雄視山下,仍然虎虎生威。
渡邊興奮異常,他趕忙把石龍和石虎,以及周邊的山水走勢情況畫成圖紙,帶回去研究,他判斷大西王藏寶就在石龍和石虎附近。
為了保密,考古隊挖了些泥土和草皮分別將石龍和石虎照原樣蓋住。
但是渡邊隊長還是不放心,因為考古隊進了村,對一個偏僻小村來說目標很大。
他怕發現石龍和石虎的秘密傳出去後,會引起盜賊或兵匪來搶挖。
因此不敢隱瞞實情,立即將考察到的情況報告給總督趙爾巽。
原來的“摸金校尉”馬飛龍,已被趙爾豐調去康巴。
趙爾巽隨即任命鏢師薩福鼎任“摸金校尉”,令他帶兩百多個衛兵去石龍村。
“摸金校尉”隨渡邊去山上察看後,指揮衛兵把石龍和石虎附近的山坡圍起來,對外稱是修軍事設施。
在考古隊的指導下,衛兵用洛陽鏟到處打探孔,在石龍和石虎周圍挖了幾條探溝,日夜挖掘西王藏寶。
清兵在石龍和石虎附近挖掘了一個多月,用金屬探測器找到的東西,無非是一些金屬兵器和破爛的農用鐵器等,毫無實際價值。
趙爾巽見考古隊折騰了這麼久,還挖不到財寶,怪罪下來,要懲罰薩福鼎和渡邊等人。
卻說李叫花在青城山追蹤考古隊,突然不見了他們的蹤影。向村民打聽,被告知考古隊已回了成都。
李叫花立即趕回成都,在錦江邊打聽了幾天。
聽到有人傳說,在彭山雙江鎮附近,有漁民從江中打撈出了幾個“木鞘”,裡面裝有大西王的銀錠。
李叫花斷定,考古隊一定會到雙江鎮去考察“木鞘”和大西王銀錠。
他從望江碼頭坐船,到雙江鎮碼頭上岸後,到處打聽日本考古隊的下落。
當地人告訴他,日本考古隊和官兵,正在彭祖山上修建軍事設施。
李叫花心想,他們哪裡是在修軍事設施,分明是在山上挖寶。於是他爬上後山,去暗中監視考古隊的一舉一動。
李叫花聽到有村民在悄悄議論,考古隊在山上發現了石龍和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