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為了顯示自己的歷史知識,給趙爾豐詳細分析了張獻忠的藏金情況。
渡邊對總督賣弄道:“據我查閱資料和詳細分析,文史記載的張獻忠藏金方法分為水藏和旱藏兩種,藏金地點至少有八處,而不是僅僅埋到錦江這一處。”
趙爾豐聽後,先是大驚,然後又喜滋滋地盤問道:“哪八處?都有根據嗎?快講給我聽聽。”
渡邊抿了一口花茶,覺得剛才失言了。心想我怎麼能將全部藏寶地點,輕易地告訴他呢?他只好繞彎子回答總督的問話。
渡邊答道:“文史資料也不全是真的,張獻忠的藏金地點民間有多種傳說,究竟哪幾處可信,這很難說清楚。”
趙爾豐道:“那你就先說說水藏地點吧。”
渡邊道:“文獻記載的張獻忠水藏地點有三處。
一是文獻記載張獻忠‘錮金’於錦江,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藏金地點。
二是藏寶於岷江的新津渡口江底,據《蜀難敘略》記載,張獻忠‘其所聚金銀,俱刳木成鞘,運至新津江口’。
三是藏寶於青神江底,據《聽雨樓隨筆》,‘青神江底沉賊鏹,誰賊之鏹張獻忠。’鏹就是金銀的意思。”
趙爾豐又問道:“那旱藏地點呢?”
渡邊道:“一是藏寶於雅州府蘆山縣。據天全縣誌記載,土司高躋泰得到密報,張獻忠派部將李國傑到蘆山秘密藏寶。
二是藏寶於峨眉山普賢峰,據王夫之著《永曆實錄》,“張獻忠輦金銀至峨眉山,瘞之普賢峰頂。”
渡邊講到這裡,抿一口茶,停下來再也不講了。他想不能把秘密全都洩露了,因為他有自己的打算,要留一些讓日本考古隊去私自挖掘。
趙爾豐又追問:“還有藏寶地點嗎?”
渡邊推脫道:“其餘的還在考察之中,待確定了,再向總督大人彙報。”
趙爾豐一下子知道了五處藏寶地點,已經心滿意足了。他想只要能挖出一半來,我就能擴軍二十萬,到那時候……,他不敢再想下去。
趙爾豐對渡邊交代道:“張獻忠的藏寶地點有多處,但是也只能一個個地挖出來呀。現在錦江裡已挖出了石牛和石鼓,還是先挖錦江的‘錮金’吧。”
渡邊道:“據我深入分析,用石牛和石鼓做記號,這是張獻忠使的障眼法。目的是把世人的目光集中到九眼橋下面的江段,而實際上把金銀埋到別處。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九眼橋到望江樓地段很熱鬧,每天人來人往,大西軍怎麼能做到秘密藏寶呢?”
趙爾豐覺得渡邊分析得很透徹,確實張獻忠不太可能在鬧市區藏寶。
那他會藏到哪裡呢?趙爾豐想到了張獻忠的水軍在錦江的出水口與楊展大戰,被大火燒燬了數百船隻,可能會沉沒不少金銀財寶。
他問道:“渡邊教授,史料中說的錦江藏寶,是否就是被楊展燒燬的張獻忠船隻裡的沉銀?”
渡邊搖頭道:“清嘉慶五年刻本《眉州屬志》裡記載,張獻忠‘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
因此據文史記載,張獻忠裝滿金銀的木船有千餘艘,楊展僅燒燬了百餘艘寶船,張獻忠將大部分財寶運回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