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在鍾化民的實地走訪之中得知部分災區缺少創收專案時,鍾化民就開始認真的調研災區各地的實際情況。
然後,他開始有計劃有步驟的從紡織造衣,到種植各種經濟作物等方面。招募派遣了很多的技術指導人員,到災區之中幫助災民們完成最後的扶貧工作。這樣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積極性,簡直都能和蘭考縣的老縣高官要一比了。鍾化民儼然是當時大明朝最傑出的“扶貧達人”!
除了這些以為,鍾化民還做了其他事情,比如:整理戶籍。
每當有大的災害發生時,對於災民的登記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來,可以對災民進行分類審查,可以最大限度地對災民們進行統一的管理;二來,則可以得到最真實的一手災民資訊;三來,還可以有效的預防一些遊手好閒之人,混入災民隊伍,造成救災物資的浪費,和救災秩序的破壞。
鍾化民為此命令各地府縣一把手,親自走訪各自轄區內的災民受災情況,並以受災等級劃分為上中下三等。
並且根據災民的具體受災情況,在救災之中做到分別對待,做到物盡其用。這樣就充分的利用了救災物資,同時也穩定了災區的社會秩序。所以,這一條簡直就是管理學的教科書般的呈現,讓跟隨鍾化民一起的官員和其他人員都歎服不已,自愧不如。
接著,鍾化民還寬慫刑罰。
每逢大災之時,災區人心必定浮動!社會秩序也必定受到嚴重的衝擊。往往在這種時候,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必然都會採取嚴刑峻法式的管理打擊模式,防止有心之人乘機作亂。但是,這樣的後果就會造成很多的冤假錯案,甚至新的人間慘劇。
但鍾化民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在災區強調寬鬆刑罰,要求手下的官吏們對受災的中下貧苦百姓們給予多一點理解和體諒。
對於在災區發生的一些小的治安問題,就讓官吏們就直接不予授理。看到這裡,不認為這樣的做法是在破壞法治。要知道在當時的社會架構裡面可沒那麼多像什麼城管派出所之列的基層管理機構參與其中的。朝廷僅有的官吏們都要忙著救災呢,根本就無力騰出那麼人的執法人員來管理災區的治安工作的。
而鍾化民這樣做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救災效率,節省救災人力成本。所以,完全沒必要這樣因為一些微小的,沒有引起大騷亂和輿情的案件,就上綱上線的。因為在明朝一些嚴苛的刑罰,往往都會有連坐,從而引發更加繁雜的訴訟。如果這樣操作下來以後,災都不賑了,直接躺平等死算了。
對於已經落草為寇的災民們,鍾化民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大無畏精神,他理解這些老百姓之所以這樣做,也都是因為吃不到飯,活不下去了才這樣的。於是,鍾化民曾經幾次單獨的前往落草為寇的“匪巢”裡,對著裡面的落草災民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知他們朝廷的救災政策,且強調朝廷一定會既往不咎。就這樣鍾化民成功的讓這些可能會製造更大動盪的“災匪”放下了武器,就地解散還鄉。這事幹的任誰看了都會忍不住的翹起大拇指的!
除以上之外,鍾化民在救災期間,在官員隊伍裡也進行肅貪懲腐動作!從防災救災角度對倉儲制度進行革新完善,還利用經濟槓桿平抑了糧食價格。在教化災民等方面,也都有不小建樹。
可見,這位鍾化民御史,不僅為官清廉能幹,而且還是個不可多得的全才!如果,這樣的人物再多一些,讓他們位居中樞要職,說不定大明朝還能多活幾年。可惜,在原來的歷史時空裡,這位勤勞能幹一心為民的鐘化民會在兩年之後累死任上,想來讓人忍不住一陣惋惜!
後來,朱常洛看到手下記錄的鐘化民工作情況記錄以後,都感慨不已。
“我要在西山皇莊內號召學習一心為公,憂國憂民,實幹興邦的鐘化民精神!”
於是,在西山皇莊內部就掀起一陣學習鍾化民精神熱,並讓當時隨鍾化民在河南賑災的的西山工作人員開始在西山皇莊內部的各個工坊農莊,煤礦,以及遠在千里之外的牛頭溝小鎮都在來回的宣講報告著鍾化民精神。
歲至九月,重陽之前,朝廷也終於得到了鍾化民等官員們送上來的賑災報告。
萬曆皇帝看著兩個月內就完成的賑災任務,他心裡感慨萬千。
“鍾化民不愧是朕的股肱之臣呀!”
萬曆皇帝噸噸噸的喝了一口神仙快樂水後,不要臉的把鍾化民稱為自己的股肱之臣。
朱常洛在一旁聽到萬曆皇帝這樣誇獎鍾化民,他也非常自然順著萬曆皇帝的話說道:“父皇,像鍾御史這樣的能臣幹吏就如鳳毛麟角一般,能被父皇得到,這不吝於天降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