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一下。”夏安打斷了賙濟的回答。
“啊?”賙濟有些茫然的望著眼前的夏安,不只是這是什麼情況。
只聽夏安若所有思的問道:“Binser病的病理機制以及臨床表現都有哪些?”
【Binser病,全稱Binser's disease(BD),又可以稱為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opathy(SAE(英譯: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屬於腦血管性痴呆的範疇,是一種以大腦白質廣泛受損為特徵的白質腦病。不過這種病情在臨床上面出現較少,所以並沒有統一的發病機理定論。】
【不過,你可以根據你的理解大致闡述。】
連旁白都給不出標準答案,看著這個問題確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賙濟想了一下後,便對夏安說:“夏安老師,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目前對於Binser的發病機理可以說是觀點不一,如果非要說,那我就只能說說我所認為的觀點了。”
“嗯……”夏安點了點頭,看賙濟的眼神兒也變得甚是滿意,“我知道這個問題你肯定是給不出標準答案,說真的,我只是想看一下你有沒有勇氣承認自己不知道這個知識而已。”
“呃……”一時間,賙濟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說夏安心機?呃,好像有點兒沒禮貌……
那說夏安用心良苦?嗨!還是算了吧!
“好了,你繼續說吧。把你所理解的Binser's disease(簡稱:BD。又稱:Binser)病的發病機制描述一下即可。”
“嗯……我認為,Binser's disease病的發病機制是和動脈粥樣硬化有關係的。因為,就像是額葉、顳葉、頂葉的皮下深部腦白質大部分是要由腦部表面的皮層穿透通支小動脈供血的,只有一少部分是由中央深穿支供血。它的基地結和內囊是需要穿支動脈供血的,穿支動脈形狀較為細 長,且缺少側支迴圈,而皮層支的小動脈在腦實質內有一定的毛細血管吻合,同樣,在高血壓動脈粥樣化或者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一些類似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長期反覆作用下,這些小動脈受損屈曲,然而, 這種吻合不足以代替血管損傷所引起的腦組織缺血,以及缺氧而發生的腦梗死,神經細胞的脫髓鞘變性,膠質增生之類的。”
雖說賙濟敘述的比較粗略,但是好歹也說出來了,這倒是令夏安挺驚訝的。畢竟他當時在國外最後畢業的時候交的最後一份專案就是研究Binser's disease病的發病機制。
他知道,Binser's disease病在臨床上甚少出現,也因此在臨床醫學學生的病理書上也不會將,Binser's disease病的發病機理過度去講解,所以,像賙濟這樣對此能有點兒看法和理解的,也著實是不容易了。
“再來,Binser's disease病的臨床特徵有哪些?”
【多數病例有多年高血壓病史,發病隱匿,呈亞急性或慢性病程。】
【表現為慢性進行性痴呆、局灶性神經定位體徵和精神症狀。病情可長期穩定或卒中後迅速加重。多以認知障礙為首發症狀,記憶力減退、抑鬱、定向力障礙,發展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肢體運動障礙較輕,可出現共濟失調、尿失禁等症狀,很少出現完全性偏癱體徵,可出現假性延髓麻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