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寶見方慧珍等人去做飯忙碌,也說要去幫忙。
冉澤平只說“不必”,拉著他坐在沙發上,繼續聊著文玩知識、趣事。
國人有很好的歷史遺物傳承,儲存下來的文物也較多。其中蘊含的典故、趣聞,也是不勝列舉。
遠的如詩詞大家李清照,近的如大收藏家張伯駒,都曾經擁有數不盡的寶物,都是聲名赫赫的人物。
兩人聊了一會兒,鄭曉寶覺得不好意思,起身說“我去買點菜”。
冉澤平大笑著勸阻不住,只得看著他還是快步走了出去。
到了院外,鄭曉寶開啟腳踏車,騎上後就向衚衕外而去。
找到一家書店進去,他不著急不著慌地,隨手翻看了些書籍後,買了一本《京城畫報》。
走出書店,他拿著這本畫報,再去附近的小酒館買了一點熟食。
接著,他騎上車子找個僻靜處,把一幅書法作品從空間裡調出來,夾在了畫報裡。
然後,他再急火火地騎車回到了冉家的院外。
鎖好車子進了院,鄭曉寶先把熟食交給正在做飯的方慧珍,再走進客廳中。
看著他氣喘吁吁的樣子,冉澤平笑著說:“你對附近不熟吧?去了好長時間。”
笑了笑,鄭曉寶把手裡的畫報遞給了他。
冉澤平“哦”了一聲,隨便翻看了幾頁。很快地,他就看到了畫報裡夾著的,那幅還沒裝裱的書法作品。
“這是怎麼回事?”冉澤平一邊問,一邊開啟這幅作品。
鄭曉寶笑著說:“冉叔叔,我覺得這幅作品,要是掛在您那個博古架的上方,正合適。”
“如露如電。”冉澤平一邊念著這幅書法的字,一邊驚喜地大聲稱讚,“佛學大家的作品,筆力深厚、樸實雄渾,真有吐納乾坤的感覺!”
說著,他忍不住走到隔間,用手中的這幅作品,遙遙地對著博古架上方的牆壁比試著。
“嗯,尺幅還真的很合適。”冉澤平掩飾不住喜悅的心情,“裝裱後,這裡就更有氣勢了。”
“是啊,”鄭曉寶假做氣息剛喘勻的樣子,“我就是看到這面牆的上方有點空,想著我前幾天淘到的這幅字應該差不多,就趕緊騎車回家拿來了。”
對這幅書法愛不釋手的冉澤平,再仔細地欣賞之後,轉頭對鄭曉寶說:“我說實話,很喜歡這幅作品。可是我不能白得,這也不符合珍貴物品的身份。”
想了想,他狠狠心繼續說:“曉寶,博古架上的東西,你隨便挑一件。”
白送這幅字給冉澤平,鄭曉寶當然願意。但他也知道,如果是這樣,對方是絕對不會收下的。
但是,以鄭曉寶的眼力,真要答應這個交換條件的話,恐怕冉澤平會吃虧的。
鄭曉寶是要和冉家結交,怎麼可能趁機“痛下殺手”呢?
隨手拿了一件有大幾十年歷史的瓷瓶,鄭曉寶笑著說:“我家裡有一個單獨的撣瓶,跟這個花色、形制差不多,我就選這個了。”
撣瓶,是擺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成對兒的器物。它的價值本來不算高,現在又只有一支,更是如此了。
冉澤平見他毫不猶豫地拿了這件撣瓶,心裡知道他很仁義,沒有藉機“敲竹槓”。
也正因此,冉澤平覺得更加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