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問軍謀尚書郭嘉:“奉孝怎麼看?”
劉備麾下重臣,以田豫最為年輕,本年二十五歲;其次就是郭嘉,二十六歲。十九歲的劉曄,職銜為軍謀侍郎,還差了一個身位,尚算不得重臣。
如此年輕,身居高位,並不算太誇張,這是開國時的正常現象。
光武二十八歲起兵宛城,二十九歲大戰昆陽,出鎮河北,不到三年而據有幽州、冀州、河東、河內,兵力十餘萬,遂於三十一歲在河北稱帝。那時光武的地盤與袁紹此時差不多,大不如劉備。
光武稱帝后,封鄧禹為大司徒。其時鄧禹二十四歲。
郭嘉奏道:“陛下,如今形勢與光武之初大為不同。那時光武之敵皆割據一郡或數郡,實力分散,如關中赤眉,涼州隗囂、竇融,益州公孫述,青州張步,豫州劉永,廬江李憲等,皆為光武逐一擊破。
如今袁紹跨州據土,精兵二十萬,其實力遠超那時各路勢力,可比之於楚漢之時。
當年高祖聯合各路諸侯一起伐楚,最終殺項羽,一統天下。
臣等認為,仍當與涼、荊、遼等地諸侯會盟,共伐袁紹。
楚王、燕王,不過虛名耳,賜之無妨。
劉景升自守之輩,不足為患。唯有豫章孫策,有英才,跳梁不已,當先伐之。
為免袁紹生事,可請鎮西招誘胡族,聯合公孫升濟,再擾幽州。
我軍可從東郡一線抽調兵力,急速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速破孫策。
軍謀部已制定具體方略,將即呈陛下御覽。”
劉備道:“大善!軍謀部辛苦了。”
又問軍政尚書賈詡:“軍心、士氣如何?將士厭戰否?”
賈詡道:“回稟陛下,分田逐步落實,陛下登極後又頒發賞賜,三軍開顏,將士立功之心甚切,聞戰則喜。軍心可用!”
劉備覺得軍功授田還是屬於政治工作,便將此職權劃歸賈詡。
當然,核定軍功是大事,不可能賈詡一個人說了算。劉備組建了專門的軍功核定委員會。
賈詡為主事,周貫、郭嘉、田豫、牽招、關羽、呂虔等大將皆在其中。
劉備命賈詡研究制定軍銜體系,但這個事情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聽取軍隊上下的意見,不能亂搞一氣,反而削弱戰鬥力。
所以第一批軍功授田並沒有跟軍銜制結合在一起。
凡事不能急於求成,須當試點進行。要先做好配套和預案,不可強行貿然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