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回到宮,見到甘皇后和糜貞。
前者在劉備出征前又有了身,如今數月過,已經顯懷。
劉備攜了她,小心領著在御花園內散步。
糜貞喜孜孜地在旁邊跟,目不轉睛地盯著劉,笑靨如,臉頰上偶爾又飄過一絲羞澀。
劉備出征之前也跟她圓了房。 @
糜貞知道劉備到宮中肯定第一個來見甘皇,當即就至後者院裡候著。
甘皇后比糜貞大了四,做劉備的夫人已經三年,能力和手腕逐漸鍛煉出,原本對糜貞前來“爭寵”之舉有些不,但見她天真爛,毫無心,也只得收拾心,放下猜忌。….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如今感受著劉備粗糙而溫暖的手,甘皇后僅有的一絲不妥帖也煙消雲散——所嫁之人既是個頂天立地的英,又對自己寵愛有,恩愛不,真是幸福喜,有時候甚至懷疑是在夢中。
希望這種日子一直保持下去。
劉備陪著甘皇后散了一會,側目看到她快樂的模,日間群臣提到的一個勸諫卻是不便向她提,免得壞了她心情。
禮部尚書應劭勸劉備納妃。
理由是劉備如今只有一,乃是由於嬪妃過少之故。故中郎將蔡邕之女蔡,性情賢,博學多,如今春秋正,可納為嬪妃。
應劭是文士儒生的代,見劉備征戰數,士民疲,擔心內部。
生,建議重文抑,與民休,認為不出五,必然四方賓,諸侯來,可不戰而屈人之兵矣。
在應劭看,蔡琰承其父衣,既才且,身出名,清高望,實乃母儀天下之最佳人選;甘氏出身小門小,糜氏出身商賈之,皆不如蔡琰;劉備若納蔡,更能彰顯其重視文士儒生之態,可激勵天下士人之心。
劉備素仰蔡琰才,不忍她落入匈,悽慘半,遂在入青州,於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命張鎮將蔡琰一家接到青州。 @
蔡琰到,劉備只見過她一,說服她在青州學宮擔任音樂教習。後面就再沒見過。
蔡琰擔任教習不,就有流言傳,說劉備對其有,並議論蔡琰名門之,不知肯否做妾。
劉備發怒欲窮治傳謠,經簡雍、郭嘉勸解方才作罷。
此後繁忙的軍務、政,將劉備偶爾興起的一絲心思擠壓得煙消雲散。
忽忽數年過,劉備粗定中,大事略,有了些閒情逸,加上應劭正容提出諫,不由心中微,就想順水推舟答應下來。
但念及甘,又有些猶,遂對應劭的上書留中不,不駁,也不批覆。
應劭摸不著頭,納悶數日。
有一,應劭去拜訪鄭,屏人說起此事。
鄭玄捻著稀疏的胡,笑道:“陛下既未明言拒,適足以說明有意矣。”
應劭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