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室可興> 第三百四十四章 狹路相逢敢爭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四十四章 狹路相逢敢爭先 (3 / 4)

孫策下令自竹邑附近大張旗鼓搭建浮橋,進行渡河作戰,同時悄悄派一軍奇襲太丘。

這是在劉備境內,荀衍訊息要靈通的多,情報匯來,孫策派往襲擊睢陵、太丘的軍隊雖然打著張勳的旗號,但其將領有程普、韓當二人在。

斥候認得清楚,二將雖都有傷在身,且未穿甲冑,偽裝張勳帳下普通將領,但看得分明,確然是程普、韓當。

荀衍與呂衛商量道:“此必是孫策派精銳欲自太丘渡河,自彭城西側平原來攻。不可不拒之。”

呂衛自告奮勇:“某願率千人往拒之。”

荀衍搖頭道:“千人不足,與君兩千。若敵兵強,當速告我知,我當再撥兵前往。”

孫策行的是陽謀。孫策有兵五萬,真要全軍猛攻睢水,荀衍是很難攔住的。當然其損失也很大就是了。

如今孫策分兵,荀衍若不分兵應對,則孫策可能自西攻彭城,若分兵,又擔心孫策虛攻太丘,實攻竹邑,等荀衍兵力薄弱後,猛攻荀衍。

最後荀衍不得不撥給呂衛兩千兵,自留四千。

孫策見荀衍分兵後,全軍拔營,沿睢水北上,作勢攻相縣。

荀衍只得夾河相隨。

孫策大軍在睢水之右大肆鼓譟,耀武揚威。此處睢水呈東南、西北方向。古人面南背北,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此即左馮翊、右扶風、隴右(又稱隴西)、江左(又稱江東)等名稱的由來。

荀衍不為所動,循水而行,與孫兵對峙。

孫策從斥候瞭解到荀衍並未被孫策引得悉軍北上,仍舊在竹邑留兵一千,不由感覺有些棘手。

孫策話語中雖然對彭城地勢有些輕蔑,其山也遠不如豫章、丹陽之山那麼險峻,實際上並不敢小覷,就算是丘陵,也足以對大軍行進造成障礙,輕軍自可無礙,攻具則難運輸。

荀衍扼守的竹邑和陳登扼守的取慮都大有講究。二縣除了臨睢水之外,還扼守通往彭城的唯二通道。

從二縣過了睢水,通往彭城的路上有三道縱向丘陵山脈。

最東邊是花山、狼窩山、黑山一線,中間是康山、九頂山一線,西邊是長山、秦山、秤砣山一線。

取慮和竹邑分夾在三條山脈的南端,可謂是彭城兩扇大門。

看來不付出些代價是不行了。孫策不再遲疑,入夜紮營後,留周瑜假裝大舉夜渡睢水,鼓譟不休,親自帶萬人星夜南下,拂曉從竹邑和符離之間強渡睢水。

竹邑守將急向荀衍、陳登求救,拼死抵抗。

待荀衍和陳登援兵趕至時,孫策、周瑜同時強渡,至北岸者已達萬人。

荀衍、陳登見睢水失守,遂向北且戰且退,節節抵抗。

孫策大喜,對周瑜道:“我利野戰,不利攻城。陳登、荀衍竟敢與我野戰相拒,我無憂也!”

雙方戰於彭城南部諸山谷中,陳登、荀衍戰敗,損兵兩千多人,立足不住,撤至蛟山,距離彭城只有五六十里。

城中除了少數知曉整體戰略之人外,其餘皆惶遽不知所為。遷都說法再次甚囂塵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