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也贊同,道:“高順、孫觀雖勇,其兵少,顧首則難顧尾。儁乂之計,可速行也。”
袁紹想起顏良輕兵冒進為關羽襲殺之事,擔心張郃翻山後成為疲兵,反而被高順抓住機會,一舉擊破,大損士氣,便道:
“此處山勢險惡,想要翻過,須另繞行,沒有一月時間休想透過。曠日持久,於時局無益。
稍安勿躁,逄紀當已至東垣,看其戰果如何。”
田豐等認為當持重謹慎時,袁紹便斥為怯懦猶豫,必失良機;田豐等認為當冒險速進時,袁紹又斥為輕敵貪功,急躁易敗。
反正不管怎樣,袁紹總有自己的理由。以前袁紹還多能選擇正確的建議,自擊敗大敵公孫瓚、盡有幽冀之後,關鍵時刻卻總選擇錯誤。
這種陰差陽錯,不得不讓田豐扼腕長嘆。
張郃私下對田豐道:“以前魏公勇武敢斷,乃是一無所有,處於打江山時。
如今雄踞幽冀,貴為魏公,便患得患失,想贏怕輸。
如此下去,莫說擊敗劉備,一統九州,就算自保,亦難得矣!”
田豐忙道:“噤聲!隔牆有耳,魏公深恨人對其決策進行質疑,慎勿觸蜂蠆之毒、犯雷霆之怒!”
張郃長嘆一聲,閉口不言。
袁紹六萬大軍難以寸進,其南路軍在文丑、郭圖、逄紀的率領下卻襲破東垣,威脅臨汾。
逄紀得袁紹命令後,率精兵兩萬,自鄴城東下,穿河內,過箕關,在葉獻等精力放在文丑、郭圖身上時,從東垣之側的山谷間悄然繞過。
山路難行,逄紀盡棄輜重,攜五日之糧,冒著跌落山谷摔死、士兵掉隊迷路等風險,終於繞到東垣北邊,突然發起猛攻。
葉獻等驟出不意,北城告破。
劉軍士氣大落,南城也隨之告破。
葉獻、陶俊、紀遇率三千兵從東門撤出。
文丑緊追不捨。
葉獻等且戰且退。
文丑追出數十里,大破葉獻于山谷中,陣斬葉獻、紀遇。
陶俊僅以身免,飛馳回臨汾報告軍情。
田豫大驚,將葉獻下獄。
東垣有三部兵,五千人,就算敵兵四萬,也足可防守,給予田豫反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