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見袁紹、劉備陷入戰爭泥潭,自己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不由放聲大笑,積極籌備稱帝事宜。
據揚州,吞豫徐,取荊州,提雄兵數十萬,進逼河洛,其誰能敵?
掃平天下,一統九州,舍我袁公路更有誰人?
女婿黃猗乘間對袁術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大人雖有雄兵十萬,但精銳者皆在孫策掌中,若其有不測之志,誰能御之?當早為設謀。”
袁術惕然心驚,深以為然,召集心腹秦翊、韓胤等密議。
秦翊一直為袁術掌中軍,坐鎮壽春,不得外出,對孫策立功極為嫉妒,他懇切地道:
“孫策因其父威名,久欲自立,如今其精銳萬人,又轄梁綱、戚寄二部,張勳、萇奴也受其節制,兵力至七萬,若掉頭南下,揚州將非吳公之有也。”
韓胤覺得劉備大軍在外,腹心空虛,取之甚易,孫策根本就沒打什麼惡仗,就兵臨彭城,可見奪豫徐正不必非得孫策。
換句話,我上我也行。
既如此,孫策的作用就可有可無了。兵力全集中在這個非袁術心腹之人手中,便顯得十分不妥了。
此前韓胤力主北奪豫徐,也支援孫策領兵,是對劉備守將如陳登等十分忌憚,現在發現陳登徒有虛名,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就對派孫策為主將有些後悔。
再說了,這孫策孤高自傲,向來對自己等人不假辭色,若他立下大功,自己能有什麼好處?
韓胤也勸袁術道:“今既已擊敗陳登,彭城唾手可得,不如將孫策召回至壽春,厚加賞賜,以張勳為主將,以梁綱、戚寄為副,繼續攻略豫徐。”
袁術點頭道:“此計甚佳。為免伯符有意見,可拔擢其為後將軍。”
袁術曾被董卓任為後將軍。袁術表任孫策為此職,以示對其重視和籠絡。還含著那麼一絲有可能以孫策為嗣的微妙暗示。
命令下到前線,孫策聞訊大怒,對左右道:“諺雲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如今鳥仍在天、兔尚在野、敵城未下,袁公就欲如此急切地過河拆橋麼?
不怕功敗垂成,良機錯失?”
嘆道:“曾聽叔父講起先父攻董卓垂建大功,而袁公斷糧。今日舊事重演矣!怎不令人扼腕痛恨!”
黃蓋怒道:“袁術目光短淺,鼠輩而已,怎值得英雄為其效力?不如提兵南下,徑取九江!”
諸將皆附議。
周瑜反對道:“時尚未可。梁綱、戚寄雖易擒,張勳、萇奴卻非輕鬆可破。
陳登、于禁在後窺伺,此二人皆陰狠多智,必趁機襲我,則大不利矣。”
孫策也不同意現在就跟袁術翻臉,問周瑜道:“公瑾可有妙計?”
周瑜道:“我反覆思考,陳於二人不力戰而後撤,讓開門戶,放我軍直入彭城之下,必有詭計。
以我觀之,不外乎自他方抽調援兵而邀我。
我等可將計就計,假裝接受袁公之令而退走。
陳於若無詭計,必不來追,若來追,我軍可因而設伏,反給予其重重一擊。
若無陳於之軍為憑,其所掉之援兵亦無倚靠,非我軍之敵手也。”
周瑜算的清楚,劉備軍留在地方的不過八軍,四萬多人,且東郡、河南要對抗沮授,平原要對抗審配,汝南要對抗樂就,根本就無兵可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