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丘城牆低矮,城防殘破,本就難以守住。孫策兵的精銳也出乎于禁意料之外。
本以為弩矛協同,又是猝然狙擊,定能將韓當四部一舉殲滅,不料殺傷過半,敵人仍舊高呼酣鬥,上前作戰。
加上孫策後續增援得力。于禁只得放棄全殲韓當的打算,直接從北門撤出夏丘,奔到睢水以北。
陳登與于禁合兵,兵力達到八千人,在睢水佈置防線。
陳登棄廣陵後,萇奴輕鬆佔領廣陵城,聞孫策已過淮水,一路暢通,大喜,跟在孫策身後,一路攻取廣陵郡諸縣,入拾草芥,好不愜意。
張勳對孫策向來高看一眼,當孫策軟禁楊弘時,張勳裝作沒看到,然後一直跟隨孫策行軍到夏丘。
孫策在夏丘為于禁狙擊,損失不小。韓當重傷,其部千餘人,僅剩下三百多人,已被打殘。黃蓋、孫賁、陳武等部也各損失數百人。合計傷亡兩三千人。
孫策又痛又恨,為之落淚,發誓道:“不殺于禁,誓不為人!”
大軍行至取慮。于禁與陳登互為犄角,大軍既難渡過睢水,又難攻下取慮,進退兩難。
此前孫策可以不顧陳登,是因為陳登一軍,遠在廣陵,實際處於戰局之外,不會形成大的變數。
如今陳登、于禁合計八千,若孫策不顧陳、於而攻彭城,陳、於完全可以出戰攻孫策之背。
彭城守兵看到援兵在側,而非遠在千里之外,定然士氣倍增。周圍各郡縣尤其是彭城之北郡縣必然馳援彭城。
欲克彭城,難上加難。
周瑜獻計道:“我為攻,敵為守。我兵集於一,敵城分於多。則主動權在我也。
我可四下縱橫,攻其郡縣,奪其糧草,在彭城周圍遊走,若即若離。
若敵不追,則攻城略地,諸縣之堅遠遜於彭城,也不可能四下皆援,必可克之;若敵來追,則破其來兵。
不數月而敵必疲矣!”
孫策聽了周瑜疲敵之計,連呼妙計,當即照準。
孫策與張勳兩軍合計近五萬,留一萬監視取慮,西向攻符離,克之。
攻蘄縣,又破之。
豫徐風雨飄搖。
彭城震駭。
張昭急召集諸文武議事,道:“袁術背盟,悍然來犯;孫策驍勇,銳不可當。
今大軍近十萬已至睢水,徐州大半已非我有。為之奈何?
請諸君言之。”
劉備為大司馬後,以張昭為左長史,華歆為右長史,協助劉備管轄禮、吏、戶、兵、農、工、士、民、警、偵、刑十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