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君再言中策。”
荀攸道:“派魯肅、呂虔、趙雲五軍北入河內,與麴義共抗袁紹;
說服麴義,令其取上黨,與我軍共分幷州。
有麴義牽制袁紹,屆時我軍可從東郡渡河,直攻魏郡,北伐袁紹。
此中策也。”
中策有利有弊,且不一定能夠實現。
劉備道:“請再言下策。”
荀攸道:“命呂虔、趙雲在平原掀起攻勢,呼應麴義,阻擊袁紹。
命田豫速進兵安邑,與我軍主力夾擊曹操。
須當小心曹操以偏師阻吳山,而重兵襲擊田豫。
此下策也。”
劉備問賈詡:“賈君如何看此三策,有何建議?”
賈詡道:“此三策均是妙計。視劉公對曹操是何主意而定。”
劉備道:“必除曹操。
若這次不抓住其進入河東之機會,一舉殲滅,其再龜縮回幷州三郡,則不宜辦。
曹操不同他人,以後不論我軍取關中,還是戰袁紹,其必然前來搗亂。
若曹操在幷州站穩腳跟,籠絡異族,集胡騎十萬,對我等而言,則是極大變數。
變數必須先行消滅。”
賈詡道:“為除曹操,劉公願意付出多大代價?”
劉備斷然道:“即使捨棄豫徐,也要除之。”
賈詡和荀攸眼神都鄭重起來。
兩人對曹操已經足夠重視,沒想到劉備會把對曹操的重視提高到這種程度。
荀攸道:“既如此,請行上策。
中策、下策均可能讓曹操東躥。”
賈詡也道:“某亦建議行上策。”
劉備北征,本以為曹操會據安邑與自己大戰,敗則遁逃。安邑城堅牆高,溝寬水深,為河東之冠,不易靠硬攻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