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怒道:“曹孟德無故犯我河內,還欲說降我否?不見!”
董昭在旁道:“曹孟德聲稱要西上河東,為天子報仇,若真如其言,離開河內,亦是好事。不如先見一見?若是虛辭,再趕走不遲。”
張楊遂命帶入。
那使者昂然而入,身材高大,長鬚飄飄,精神矍鑠。
張楊本來倨傲而坐,一看到使者,忙起身道:“不意勞動程公親至!”
那使者正是程昱。
董昭也起身見禮。
程昱生於公元141年,現年五十三歲。比張楊、董昭都要年長一二十歲。
近來曹操入幷州,取三郡,頹而復振,程昱獻策有功。
曹操又喜歡將功勞歸於屬下,更推高了程昱的聲望。
張楊一直聽得曹操文有荀彧、程昱,武有樂進、滿寵,英才濟濟。
荀彧清雅,程昱計毒,樂進勇銳,滿寵威重。
破壺關、降晉陽,程昱之計皆售。不容張楊不忌憚。
見程昱親至,張楊心中驚疑。
程昱向張楊、董昭還禮,斷喝一聲:“張將軍,大禍臨頭,君可知否?”
張楊臉色微變,隨即一寒,冷冷道:“程公,我敬公長者,何必拿大言唬我?欺我刀不利乎?”手按刀柄,長身而起。
堂側衛士皆嗆啷拔刀。
程昱鎮定自若,呵呵笑道:
“將軍還以為老夫是虛言?河內區區彈丸之地,而引得四方諸侯俱入。不論是哪方佔據上風,都不容將軍安居此位矣!
麴義秉袁紹之令,可會放過將軍?昔日韓馥今安在?
張遼奉呂布之令,可會顧念舊情?董卓、丁原又在何處?
李通、許褚為劉備取河內,即使劉備號稱仁德,將軍不過郭貢舊例,老死臨甾罷了。”
張楊道:“公何不言曹孟德?”
程昱道:“曹將軍入幷州,伍平、高肅俱為校尉,效力軍中,郭縕仍為太守,仍留舊任。
且將軍入河內,不過是借一落腳之地,以向河東。與將軍何傷?
將軍不陳兵以拒大敵,反而重兵針對客軍,失計之至也!”
張楊啞然,顧董昭。
董昭嘆道:“時移世易,孟德無故伐我,確有不當。如今形勢,程公應無誑言。”
張楊勉強維持面子上的鎮定,道:“曹孟德欲何為,請程公不必東拉西扯,直接言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