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室可興> 第二百八十三章 睢陽城頭論農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八十三章 睢陽城頭論農商 (2 / 3)

他是諸侯王中少有的親自下場經商之人,與天下多經營田莊、莊園,自給自足不同,劉彌不耕種養殖,純粹商貿,仗著梁國處於中原,交通便利,他從關中買馬,賣至江南,從江南買絲綢,賣至冀州,前期盈利頗豐。

但黃巾之亂嚴重打擊了劉彌的商貿事業,盜賊四起,諸侯割據,商隊再難通行。劉彌貨物積壓,損失慘重。

直到劉備數月前取豫州,青州商人紛紛前來搶佔市場,劉彌死灰般的心思又火熱起來。若劉備真能一統中原,清剿盜賊,劉彌必能借商貿而復振家業。

觀察了一段時間,確信劉備不僅不歧視商貿,對商人還多有鼓勵,劉彌重操舊業,目前發展勢頭不錯。

劉彌心中電轉:剛在說陳國威脅,怎麼突然轉到商貿?莫非劉備讓我獻財助軍?豫州大姓,多有被守相以法查辦者,莫非真要動我?

劉彌越想越怕,雙膝一軟,跪倒在地,哀聲道:“將軍,小王才開始商貿貨殖,尚未盈利,貲財微薄,恐怕對將軍無大益處,請將軍垂憐!”

劉備忙一把將他拉起,道:“我聞豫州大姓巨室多建莊園,耕種桑蠶,池魚畜牧,無所不包。而大王獨獨不然。此何故也?我誠心求教,非有他意,大王切勿誤會。”

劉彌這才定了定神,站起身來,小心回答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如果事事皆為,恐怕事事平庸,難以出頭。小王自忖於耕種養殖非所長也,故一心貨殖,冀有所勝。貨殖有成後,也曾想買地置田,然田地出產既少,又依賴天時風雨,獲利遠不如貨殖。故此未建莊園,與他人略異。”

劉備追問道:“若建莊園,則可自成一體,又能集眾,比大王之浮萍無依,勝在穩健。是否如此?”

劉彌嘆道:“世亂則商貿難行。商人無拳無勇,如何對抗割據豪強?對豪強而言,既能憑武力勒索遊商,又何必花錢買貨?若世道清平,商貿大行,經商善者,富可敵國,又何謂無依?”

劉備頷首。這劉彌商貿規模未必及得上青州王氏、徐州糜氏,但看事之深度則超過上述商人。

劉彌續道:“至於農商關係,小王認為,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過於重農,有能有力者務求兼併,小農無立錐之地。過於重商,耕種者少,萬一荒年,百姓飢餒。”

劉備仔細看了一眼劉彌,心中滿意,這也是個人才,不為現在主流思想所接受的另類人才。

無農不穩。如果不保證先有糧食可吃,就盲目發展商業,到時候饑民遍地,必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者。所以,劉備才大力發展曲轅犁。如今青州曲轅犁基本普及,豫州、徐州陸續推廣中。最大的掣肘是冶鐵水平和規模。

無商不活。有了商貿流通,整個社會才能流通起來,不只是貨物的流通,還有資訊的流通,思想的流通,人才的流通。

無工不強。農具離不開工業,武器製造離不開工業,陶器、瓷器、漆器,紡織,繅絲,都離不開工業。工業會支援農業,哺育商業,但又與農業爭奪人口。

要想基業長青,長治久安,這些關係必須處理好。

大戰將起,農、工、商之間必須協同發展,將基本盤扎牢,才能挖掘潛力、集聚資源,支撐戰爭的消耗。

劉備滿腦子思索的都是經濟大事。至於劉寵,雖然號稱強橫,但還沒被劉備放在眼裡。

劉備的目光只是掃了陳國一眼,就望向北方的濟陰郡,再往北的幷州和冀州。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