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剛接到劉備密信,果聞李傕派人以曹操欲攻河東為名,急召樊稠回京議事,次日有詔誅殺樊稠。據說是樊稠赴李傕宴會,諸將皆在。李傕之將胡封假裝侍者,自後刺了樊稠一刀。樊稠痛吼,欲起,刀上施毒,四肢無力,李利以刀斫樊稠頸,遂殺之。滿座驚駭。
徐庶對管亥、陳到等人嘆道:“將軍明見萬里,何其神也!”
郭汜因有他故,未赴此宴,聞訊又驚又怒。其黨高碩對郭汜道:“李傕託名宴席,將樊將軍賺入府中,派死士殺之,何其陰險毒辣!將軍與其見面,務須帶甲士自衛。”
郭汜族侄郭艾則道:“李傕已並樊稠,其兵力為諸軍之冠,必圖吞併我軍。俗雲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不如以快打快,即刻帶兵突襲之。其方整頓士兵,不為備。必可破之。”
郭汜為人勇猛,誰都不懼,曾單騎與呂布相鬥。但那時是進攻長安,他身份不過是一個校尉,正需拼命。如今身為後將軍,開府同三公,地位尊崇,一身係數萬步騎安危,又怎敢不謹慎從事!他思慮再三,道:“我單軍攻李傕,恐難辦之,若有差池,必遭其禍。須與張濟、楊定等共議,併力圖之。”派人去見楊定,並派親信出城東下,去找張濟。
張濟原為鎮北將軍,劉備為左將軍後,鎮東將軍空缺,張濟又轉任鎮東,現仍駐軍於陝縣,弘農為其勢力範圍。
楊定在座,親眼見李傕殺樊稠,並其眾,回家後忙派左靈將侍中種輯請來,密議道:“郭汜素與李傕不協,如今李傕殺樊稠,郭汜必生疑心,兩者若相鬥,我等可趁其弊,一舉而除之。”
種輯與種劭同族,曾與荀攸、鄭泰、何顒(yóng)謀誅董卓。事洩,鄭泰逃亡,種輯、荀攸、何顒皆入獄,何顒忖度必死,在獄中自殺,種輯也惶懼不可終日,只有荀攸言語飲食自若。會呂布誅董卓,種輯和荀攸得以出獄。
李傕、郭汜據長安後,以種輯、荀攸等皆名士,不加罪,優容待之。種輯認為楊定寬厚,能得眾心,又不像李傕郭汜粗野好殺,便託庇其下,荀攸與其絕交。種輯亦不加害於荀攸。
種劭與韓遂、馬騰謀誅李傕、郭汜,事敗身死。李郭遷怒,欲殺種輯。種輯賴楊定力護得免,對其更加感激涕零,盡心竭力。
種輯本年三十八歲,面容清癯,雙目有神,道:“李傕兵強於郭汜,若不助郭汜,後者必為其所並,郭破而李益強,何弊可乘?若直攖其鋒,則眾寡不敵,反致禍患。李傕將楊奉,本白波賊,董卓派牛輔、李傕擊白波,楊奉不得已投李傕,李傕深信重之。然李傕跋扈,欺凌天子,又欲強佔帝姬,楊奉心中不滿。某不才,願說楊奉反討李傕,以離其軍。”
董卓入洛陽後,廢天子劉辯,以立威福,又派李儒鴆之。劉辯與唐姬飲宴別,悲歌曰:“天道易兮我何艱,……逝將去汝兮適幽玄。”唐姬起舞相和。歌畢,兩人抱頭痛哭,坐者皆流涕。劉辯飲鴆死,時年十五。唐姬歸潁川故里,誓死不改嫁。後李傕、郭汜欲反攻長安,其兵四處擄掠糧食,在穎川將唐姬掠走,獻於李傕。李傕欲以為妻。唐姬不從,鬧將開來,引得朝廷上下皆不滿。天子趁機出言,將唐姬索回,置於宮中,拜為弘農王妃,派人好生服侍。李傕大失人望。
楊定等大喜,皆道:“種公若能離間楊奉,必大損李傕之勢。”
楊奉有兵數千,皆精銳,其麾下有猛將曰徐晃者,勇冠三軍,名動長安。若能說動楊奉反李傕,則攻守形勢必大不相同。
宣室。天子劉協聞李傕殺了樊稠,有喜有憂,找了個機會問鍾繇:“諸將火併,將有利於朝廷,或不利於朝廷?”
鍾繇臉色凝重,道:“李傕並樊稠,先殺首腦,又於城外兵其兵,無甚波折。如今李郭諸將兵皆在城內,若發生火併,戰於城中,臣恐有城市失火殃及池魚之虞!”
劉協極聰明,聞言醒悟,忙問道:“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