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上野戰,十蕩十決,樂進非是關羽、典韋對手,但論城牆上、方寸間,樂進的小巧而狠辣,天下間無人能出其右。所以歷史上他才有那麼多“先登”紀錄。
宋憲戰死,呂軍奪氣。戰鼓轟鳴,城門開處,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純一起殺出。侯成、薛封正當其面,猝不及防,如雪遇熱湯,瞬時消融,前線潰敗,波及後軍。
侯成轉身就逃。
薛封高呼酣鬥,奮勇逆擊。
薛封三十多歲,黑鬚紅面,身材高大,乃兗州本地豪強,不滿曹操,敬服呂布之勇武,甘心投效。若呂布能掃平群雄,薛封未嘗不能如同曹操之李典、李通,拜將封侯,留名後世。薛封功名心切,意圖力挽狂瀾,以立大功。
然而兵敗如山倒,薛封此舉無疑螳臂當車。曹軍大軍席捲,薛封瞬間負傷倒地,剛勉力支撐著站起,夏侯淵策馬奔來,一矛刺入咽喉。薛封雙手抓住矛杆,喉間格格作響,眼睛瞬間失去神采,脖子軟軟垂下。拜將封侯成空,恰如黃粱一夢。
曹洪、曹純步騎齊出,眨眼間衝破侯成、薛封軍,正對呂布。
呂布幾乎以為自己眼花了,剛才還看到宋憲先登,形勢一片大好,怎麼轉眼間就此崩壞?又看到侯成逃走,薛封身死,又驚又怒,不等他回過神來,曹軍已衝至近前,先是一陣亂箭。呂布揮戟撥打,策馬就走。
曹洪吼道:“三姓家奴,背主小人,往哪裡走?”揮矛突進,欲圍殺呂布。當然,曹洪也不是完全沒有頭腦的莽夫,知道呂布的厲害,因此只是在後指揮,不與呂布親自交手。
曹兵見到呂布孤身在前,殺之榮華富貴唾手可得,雖知其勇名,但己方人多,又有何懼?矛戟攢刺,殺聲震天。
呂布最恨人提三姓家奴。幷州刺史丁原雖任自己為主簿,大見親待,然丁原為人“粗略”,有勇無謀,並非良主。當時大將軍何進命丁原“寇河內,燒孟津”,威脅朝廷和太后,以誅宦官,此形同造反之事,丁原竟然輕率執行,可見其粗。董卓派人說服呂布殺丁原時,已並何進、何苗部曲,實力已勝丁原,呂布不殺丁原,就可能要跟丁原陪葬,況且身處亂世,兄弟尚自相殘殺,何況只是舉主和上官?呂布殺丁原後,董卓酬其功,任命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騎都尉乃比兩千石的高官,與百石的刺史主簿宛如雲泥。曹操就曾任騎都尉。後來,董卓暴虐無道,關東皆反之。呂布見董卓窮途末路,前景無望,自然也不肯給董卓陪葬,便聽王允之言,殺董卓,得封奮武將軍、溫侯,與王允共稟朝政。如果王允不是一旦得志,就自高自大,一意孤行,而是聽從呂布之勸,赦免李傕郭汜等西涼諸將,天下事仍未可知。殺丁原情有可原,殺董卓出於大義,與三姓家奴何干?
呂布滿腔不被理解的痛苦與憤怒,撥馬迴轉,挺戟直取曹洪。大戟飛舞,撲上前來的曹兵殘肢橫飛,死屍倒了一地。
曹洪大叫:“他只一人,快殺了他!”
曹軍瘋狂殺向呂布。
呂布冷笑一聲,一提戰馬,赤兔馬咆哮一聲,踏風而起,方天畫戟如同一條銀線,筆直向前。嗤嗤聲中,慘叫連連,呂布斬波破浪,與曹洪只差兩三重曹兵。
曹洪駭然。
呂布大戟揮下,又將一名曹兵斬為兩爿,惡狠狠望著曹洪:“曹賊!納命來!”他人馬合一,飄忽有電,大戟如一團銀光在周身滾動,曹兵碰著就死,沾著就傷,皆無法近身,砍馬也成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