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室可興> 第四章 冀州誰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 冀州誰屬 (2 / 2)

袁紹這一系列行為也引起內部盟友不滿,鮑信對依附袁紹的曹操道:“袁紹作為聯軍盟主,卻爭權奪利,務相兼併,野心勃勃,內懷不臣,日後將是另一個董卓。此時若要阻止他,則力不能制,只能白白送死。不如與他保持距離,孟德可到黃河之南等待時機。”曹操同意。這時黑山、於毒、白繞、眭固等十餘萬眾攻掠東郡,兗州刺史劉岱任命的東郡太守王肱無力抵禦。曹操遂向袁紹請命帶兵南下,袁紹同意。曹操於是帶領兩千多兵南下,渡河進入東郡,於濮陽擊破白饒。袁紹因表操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東武陽在黃河以北,曹操仍舊處於袁紹控制之下,在河南待機的打算沒能完全實現。曹操入東郡的舉動也引起劉岱的不滿,曹操派人致意,表示服從兗州命令。曹操親自面見袁紹,建議任命鮑信為濟北相,加強對兗州的控制。袁紹聽從。於是鮑信也得以帶兵離開袁紹,至濟北國。濟北國黃巾肆虐,鮑信僅保治所盧縣。

袁紹的另一依附者匈奴人於扶羅不滿袁紹對他控制的加強,脅迫張楊叛離袁紹,駐兵在魏郡最南端的黎陽。董卓於是任命張楊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加以拉攏。

公孫瓚見袁紹內部有變,以為是攻打袁紹的良機,正在蠢蠢欲動之時,卻得到青徐黃巾大舉北上的訊息。七年前黃巾舉事時,青徐黃巾聲勢極小,很快被撲滅,但其骨幹未傷,都隱藏起來。這幾年青徐二州莊稼歉收,黃巾暗中勾連,青徐二州已經如同即將爆發的火山。自董卓作亂,各州郡紛紛募兵自保,其錢糧自然自老百姓處搜刮而來,又加劇了這種不滿,黃巾紛紛星起。去年公元一九零年初,青徐黃巾連成大片,眾數萬人。徐州黃巾剛起兵就被陶謙聯合臧霸等惡戰月餘,趕出徐州,青州黃巾東進兗州時又被泰山太守應劭擊敗,遂四散於青州掠食。青州刺史焦和無力抵抗,憂病而死,袁紹所任臧洪僅保齊國,其餘各郡也都僅保治所數縣,其餘大部縣城都扔給黃巾。青徐黃巾遂聲勢復振,眾至三十萬,自去年至今年已經把青州搶了個遍,搶無可搶,便把目光投向冀州。冀州富饒,又有黑山諸賊在,青徐黃巾渠帥徐和、管亥、司馬俱等派人與張燕聯絡,得到張燕的熱情邀請與歡迎,於是決定渡河北上。

公孫瓚麾下諸將得知青徐黃巾兵力後,都露出懼色。公孫瓚卻辭色俱厲,奮聲道:“諸君,黃巾雖號稱三十萬,但拖家帶口,老弱眾多,能戰者不過十之二三,我軍雖少,但皆為精銳,破之何難?且黃巾兵鋒直指渤海,勢必肆虐渤海、河間諸郡國,屆時我等北歸何依?我等身為朝廷將士,豈能坐視賊寇行兇?我意已決,即日起拔營南下擊賊!”

帳內冷場片刻,還沒等有人出聲,劉備搶先長身而起,奮然呼應道:“薊侯英明!黃巾賊寇不過烏合之眾,以幽州精兵破之如沸湯沃雪,備雖不才,願為前驅!”

嚴綱、單經、鄒丹、田楷等公孫瓚麾下大將被一個外人搶了先,都面帶不愉,瞪了劉備一眼,暗罵馬屁精,嘴裡也連忙一片響應。公孫瓚對劉備的表現十分滿意。

決策已定,公孫瓚擬趁黃巾賊寇立足未穩,來一個迎頭痛擊,便馬上開始雷厲風行的軍事部署。劉備找了個機會,再次向公孫瓚請纓,表示自己對青州黃巾比較熟悉,願為先鋒陷陣奪旗。公孫瓚此時對劉備較為讚賞,遂任命他為別部司馬,又撥給他五百士卒,這些士卒都是進入渤海後整編的郡縣兵,比不上公孫瓚的精兵,但個個都是壯年男子,體格強健,劉備十分滿意。

漢制,一部二曲,一曲五屯。劉備原為曲軍侯,所統五屯之屯將分別是周衢、謝榮、關羽、張飛、張式。周衢和謝榮是公孫瓚安插的,周衢三十多歲年紀,膀大腰圓,滿臉橫肉,右北平人;謝榮二十七八歲,身材粗壯,形容兇惡,遼西人。兩人俱是鄉里豪俠出身,跟隨公孫瓚已有數年。劉備與周衢、謝榮等已經相處近一年時間,早已將兩人籠絡得服服帖帖,關係十分親密。

這次劉備升為別部司馬,本想以關羽、張飛為曲軍侯,公孫瓚卻直接任命陳祿、趙靖為軍侯。

陳祿,字長運,長相文弱,但豪氣干雲。他出身商人家庭,其父陳確是遼東大商人,對公孫瓚常資助贈送財物,陳祿不樂從商,遂入公孫瓚軍伍。陳祿原為屯將。

趙靖,字子平,長相威猛,言笑無忌。自公孫瓚初起兵就為其麾下。原為輜重曲軍侯,因不樂在後勤,屢次請命於公孫瓚,這次公孫瓚將其撥歸劉備帳下。

劉備心中雖對公孫瓚這種小家子氣有些不滿,但面上不露絲毫聲色,對陳祿、趙靖兩人噓寒問暖,深相結納,很快就打成一片。

十餘日飛馳而過,公孫瓚一聲令下,大軍於一日清晨次第出發。嚴綱臨時統帥三部騎兵共三千多騎為前鋒,單經、田楷、張吉各臨時統帥三部步兵合計萬人為中軍,鄒丹、師恭各統帥三部步卒計六七千人為後軍,公孫瓚自帶白馬義從一千多騎護衛自身。兩萬多步騎自信都向東,擬經弓高縣直奔東光。一路上偵騎一連串回報:“南皮無事”、“東光無事”、“重合無事”、“賊已屠樂陵”、“賊已渡過馬頰河”……

田楷被公孫瓚任命為行討賊校尉,暫時指揮三部步卒,分別為原田楷部,暫由田楷族侄田佑統領,樓飛所部,和劉備所部。劉備對田楷堅決支援,積極靠攏。

田楷三十來歲,身材健壯,滿臉絡腮鬍須,打仗勇猛,且粗中有細。他是右北平大姓,但少年讀書不成,流蕩不治產業,公孫瓚討張純時,田楷從軍,力戰有功,由都伯、屯長、軍侯一直做到軍司馬,深受公孫瓚器重。面對劉備的示好,田楷對他感覺還不錯,覺得劉備出身雖然低微,但為人熱情直爽,做事幹練認真,大有前途,便也和顏悅色地拉攏他。

劉備向田楷靠攏除了在公孫瓚軍中立足外,還有一個目的是多學習一些指揮軍隊的經驗。別看劉備自討黃巾就拉起義軍,至今已經七年,大小戰鬥也經過幾十場,但都是小規模戰鬥,最多幾百人,這次即將參與數萬人的大戰,心中充滿緊張和興奮。劉備之前指揮的都是些烏合之眾,訓練差,實力弱。田楷指揮的這三千人卻大部是能夠對抗烏丸胡人的精兵。劉備如飢似渴地學習田楷的指揮經驗,對照以往戰鬥,結合後世兵書,很多地方都是豁然開朗。

第五日,公孫瓚大軍在東光縣城外紮營,休整一天。

第六日清晨,公孫瓚命大軍早早埋鍋造飯,飯後集軍,公孫瓚激勵眾將士道:“諸君!賊寇兵鋒直指東光縣,預計午時到達,我意趁賊寇趕路疲憊,直前迎擊,不給賊寇休息機會。救民殺賊,建功立業,就在今日!諸君勉之!”大軍向南進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