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在19541959年期間移交對岸,這四艘中前兩艘是本森級,後兩艘是格里夫斯級。
和PLA的四大金剛一樣,這“四大陽字”也是這一時期對岸的頭等主力,無論人員配置、官兵待遇都是對岸第一流的。
由於這些“大艦”保養困難,對岸在運用這些艦艇時往往相當保守。
除了示威性的巡邏和作為前出部隊的接應或者後援,這些大艦幾乎不會用於一線作戰任務——實話實說,這一時期的PLA在運用“四大金剛”時也有類似的考慮。
沒辦法,窮啊。
這次對岸派出的便是四大陽字中的咸陽號,算上兔子們和對岸的關係,這艘軍艦的風險性確實很高。
至於另一個不可控的點則是那艘裝有輕武器但卻沒掛旗子的小艇,也不知道它是巡邏的時候就沒掛旗,還是臨時摘下了旗子。
如果是前者那還好說,但要是後者.王安憶他們就要小心有人打黑槍了。
這種情況下魚龍混雜,沒掛旗子很難鎖定對方國家,要是打完黑槍一溜煙兒跑到那七八艘指揮艦群裡面然後一跳海,兔子們幾乎沒可能找到他們。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那句話,從全域性角度上看,這已經是最好的情景了。
“.”
隨後王安憶從遠處收回了目光,看向了身邊的一位中年人:
“束教授,您現在還有些時間,您要不要再驗算驗算導彈降落後的情況?”
“畢竟咱們這次的任務相當艱鉅,停船的地點必須精準到米才行呀”
眾所周知。
洲際導彈作為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自身在起爆瞬間的機械能及其龐大。
以兔子們原本歷史中的第一枚洲際導彈東風5的變種東風5B為例。
東風5B在荷載1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的情況下,光爆心火球半徑就有450m,20psi衝擊波半徑1100m,爆心5km範圍內可以造成三度燒傷。
當然了。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一些同學感覺有問題:
不對啊,兔子們實驗的洲際導彈居然是帶核彈頭的?
答案是.確實有帶。
在原本歷史中,兔子們早在第一次洲際導彈前十四年就完成了兩彈結合實驗,洲際導彈立項之初就是奔著搭載核彈頭去的。
另外新澤西州霍博肯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的教授亞歷克斯·韋勒斯坦搞過一個叫做NUKEMAP的網站,上頭可以模擬核彈的爆炸範圍和放射性塵埃、輻射雲的擴散範圍以及方向,其中的核實驗檔案中便明確標註了兔子們實驗洲際導彈的日期。(/nukemap)
所以別看兔子們在四年後配備的核彈頭才正式定型,實際上在這之前兔子們就做過搭載核彈頭的實驗了——不過當量並沒有那麼大,大概就萬噸級別,而且還是原子彈而非氫彈。
原本歷史中兔子們已經在十多年前試爆了原子彈和氫彈,因此國際社會對於整個專案的關注相對性的側重於導彈的射程和實戰能力,核彈頭這塊相對的關注度就要少很多了。
同時海水的壓縮性會讓核彈頭的威力在量級不變的情況下縮短範圍,直白點說就是範圍小但海浪高,所以才能夠保證資料艙不會被衝擊波損毀——這部分感興趣的可以去搜尋一下十字路口行動。
十字路口行動中海對面用繳獲的德國、霓虹的戰艦以及自家打算拆解的戰艦做測試,投放了數枚核彈,在爆心附近的阿肯色號戰列艦這個倒黴蛋直接被炸上了天,但離爆炸中心400米的長門號戰列艦卻只是進水,用了幾天才沉沒。(這裡就不多解釋原理了,直接上論文/10.1016/jnaoe.2017.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