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菅原敬介他們的艦載艇匯合的同時。
數海里外的海面上。
“老王。”
站在指揮艙內的王安憶,亦是收到了桂召林傳來的無線電通訊:
“根據哨兵的觀察,海對面或者說西方國家的指揮艦群已經派出了五艘艦載艇,在一艘驅逐艦的護航下跟蹤你們過去了。”
“另外原本海域的三大二小共計五艘艦艇也都出現了移動跡象,其中重點要注意的是寶島的那艘驅逐艦。”
“不出意外的話,它應該是那艘陽字級的咸陽號,和咱們的101艦屬於一個戰力級別。”
“另外根據我們的觀察,另一艘位於你們南面的小艇上裝備有輕型武器,而且沒掛國旗或者勢力區旗,你們千萬要注意。”
王安憶面色不變的嗯了一聲:
“明白,繼續觀察,有新情況隨時聯絡我。”
結束通話通訊後。
王安憶便來到窗邊,望向了遠方的洋麵。
左右兩側有3大2小五艘艦艇,加上後方五艘艦載艇和一艘驅逐艦,不出意外的話,這便是他們此番要對上的全部對手。
這個數量不算少,但已經是眼下兔子們能篩出的極限了。
畢竟在過去這些天,各國艦隊基本上都是隨機的分散在兔子們軍艦的周邊海域,這種分佈帶著很大的隨機性,人力不可控。
像他們艦艇出發的這個方位,原本就有三大二小五艘艦艇在停靠或者遊曳,引都引不開。
不過在這五艘艦艇裡,真正值得注意的只有一大一小兩個目標。
第一個目標自然就是對岸的咸陽艦了。
後世說起對岸的海上力量,當代的年輕朋友們可能都會想到什麼“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之類的護衛艦,說起驅逐艦那就直接升級到“紀德”級小航母。
比起當下的PLA海軍,這些東西那真是讓人連正眼看的慾望都沒有。
但是在二十多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對岸海軍可是曾經擁有過亞洲第二大規模的驅護艦隊。
其中的主力,就是赫赫有名的“陽字號”驅逐艦。
大致來說,對岸的“陽字號”驅逐艦前後可以分成4批。
第一批是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的日償艦,也就是物流代表去抽籤摸來的那一批中噸位較大的一些。
這其中最有名的肯定是“雪風”,也就是後來的“丹陽”艦,另一艘比較大的是“汾陽”,前身是秋月級。
剩下的幾艘中。
“信陽”、“衡陽”、“華陽”、“惠陽”等4艘是弱雞的丁型驅逐艦,“瀋陽”則是1922年建造的古董峰風級“波風”號。
第二批陽字號則是美援,數量只有4艘,分別為“洛陽”“漢陽”“咸陽”“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