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陣容不算高調,沒有什麼鑼鼓喧天的排場,但該給的尊敬還是都給到了。
王老此番名義上來西昌基地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基地近況以及看看老朋友,並沒有在車上就把意圖說出來。
因此在寒暄完畢後。
眾人便在現任長征三號火箭總設計師李華的帶領下,開始繞著園區參觀了起來。
“王老。”
跟隨在王老身邊,李華的表情顯得有些侷促,畢竟這位可是華夏衛星航天的奠基人來著:
“這些年間我們基地的佈局還是老樣子,主要分成發射塔架、指揮控制大廳以及後勤中心三個模組,不過內部的裝置卻更換了很多。”
“例如不久前指揮控制大廳剛剛與總裝備部的電子資訊基礎中心合作,升級了‘伏羲’火控排程系統,千次訊號模擬的錯誤反饋比之前下降了一點五個數量級。”
“另外發射架去年年末也同樣進行了維護更換,上個月的13號我們才發射了一顆亞太6e衛星呢。”
“當然了,發射架的總數還是沒有變。”
王老輕輕點了點頭。
說起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它有著兩個發射塔架。
但鮮少有人瞭解的是,這兩個發射架的編號不是一二,而是二和三。
最早的1號發射架至今都沒有完成,它的使命其實相當魔幻:
它是為曙光號載人飛船設計的的發射工位。
曙光號飛船就是赫赫有名的714工程,以海對面“雙子星”飛船為藍本,在東方紅1號衛星之後被提出。
714工程還從空軍選拔了一批預備航天員,但因為資金與技術問題,最終被迫取消。
不過民間一直有一種不知道從哪裡衍生出來的傳聞,說是714其實成功了,送了兩個人上天並且至今健在,沒新聞報道是因為沒解密......
離譜的是信的人還挺多的,問就是最高機密不能輕易公開。
好了,言歸正傳。
今天是個蓉城難得的大晴天,在戶外熘達不僅不遭罪,反倒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兒。
眾人就這樣邊走邊聊,李華又對王老介紹了一圈基地內的其他設施。
差不多一個小時後。
一行人最終抵達了西昌發射基地的指揮中心。
這年頭的衛星發射基地任務很複雜,除了國家發射任務外,更多的還是商業外包。
尤其是東南亞一些小國,經常會把發射任務外包給華夏的幾處基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