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出的機構一共有七家,分別是:
第一家是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縮寫FNAL。
它的加速器直徑有1.2英里,可以把質子加速到980GeV。
這是目前人類歷史上能量第二高的對撞機,第五種夸克底夸克和第六種夸克頂夸克的發現都出自於此。
第二家是斯坦福加速器中心SLAC。長度3.2KM,粒子能級15GeV。
成就有子的發現,第四種夸克粲夸克的發現,質子及中子內部的夸克結構。第三家是霓虹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KEK,使用的對撞裝置是J—PARC。
代表成果有B介子的電荷—宇稱不守恆。
第四家是海對面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簡稱BNL。
第四種夸克粲夸克的發現,高能核物理的相關發現都出自於此,李政道、楊老和丁肇中先生都曾經在此工作。
第五家是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簡稱DESY。
第六家是毛熊科學院佈德克
爾核物理研究所,簡稱BINP,等離子體物理目前的絕對前端機構。
第七家則是LHC,也就是CERN旗下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而在整個確定機構名單的過程中,還出了個小插曲。
那就是CERN的負責人卡洛·魯比亞一直沒怎麼露面,最後還是由希格斯出面做的協商。
這次對撞使用的依舊是鉛離子,也就是驗證盤古粒子使用的相同離子束,省去了一大筆的籌備時間。
半個小時後。
各大機構便傳來了回覆:裝置已經準備完畢了。「潘院士。」
隨後一位工作人員快步來到潘院士身邊,把一份檔案遞到了他面前:「這是七家機構的實驗引數,請你過目。」
潘院士朝他道了聲謝,接過檔案看了起來。
結果看著看著,他便忍不住眉頭一掀:
「每一個束流設計1270個團簇,嘖嘖,J—PARC這可是下了血本吶。」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聞言,臉上也露出了一絲憤憤:
「小日子不就這樣麼,之前驗證盤古粒子的時候還說最高只能300個團簇呢,真t不要臉!」
潘院士朝他笑了笑,沒有接話。
基本粒子在微觀尺度下的體積很小,大概只能在10^—15~10^—16的空間尺度才能發生碰撞。
但在真正的對撞機中,承載加速粒子的真空管直徑在厘米量級,基本上是不可能讓它們相遇的——它太空曠了。
所以在對撞過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