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效應。(憋死我了,光電效應的全部材料就是為這一章準備的)
在光電效應光中,原子會一個光子併產生一個自由電子,控制好數量就能統計出總數。
這個能級1850年的科學界不瞭解,但在後世隨便一個大物學生都能算出來。
假設有一群粒子並且這群粒子之間相互充分交換動能,達到平衡態。
那麼這些粒子的動能就會滿足玻爾茲曼分佈。
也就是EK=3/2kT,其中T是溫度。
計算好動能後,一切就很簡單了。
只要再裝一個金屬環然後加上負電壓,由於電子也帶負電,所以調節這個電極上的電壓就可以讓電子減速,篩除一些偏轉方向錯誤的電子。
有些電子動能不夠,乾脆就掉頭回去了。
這些電子被儲存到含有摻鋅鐵氧體的空芯螺線管中,經過再次偏轉就能再次成為可以發射的電子。
經過這樣一篩選,便可以做到階段性的多電子射出。
有手就行.JPG。
當然了。
由於精度問題,徐雲肯定沒法保證每次都只有一個電子被髮射出來。
但平均每毫秒一個電子的速度透過加速器還是不難的,也就是徐雲所說的一秒鐘有1000個符合要求的電子打在顯像板上。
視線再回歸原處。
法拉第摸著加速器的外殼,手指頭有節奏的在上頭敲擊著。
不知為何,他對於這種通體銀色的光滑鋁製外表莫名的有些喜愛。
過了一會兒,法拉第忽然又想到了什麼,手指一停,繼續對徐雲問道:
“羅峰同學,你說的原理我差不多搞懂了,不過有一點我還是沒想明白.......”
“你所說的設計似乎只能篩選出方向、速度一樣的電子,但你怎麼才能把它們聚攏到一起呢?”
徐雲頓時一愣。
回過神後,心中再次浮現出一絲感嘆。
不愧是專業大老啊.......
看到這裡頭還沒暈的同學應該還記得。
在上面提出的六點中,還有一個環節沒有給出答桉。
也就是第三點:
如何聚攏粒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