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要更簡單許多了。
他需要加速的是電子,探測器自然是感應屏——如今真空管已經被徐雲搞了出來,感應屏便也不再是個問題了。
電壓則由劍橋大學負責,反正魯姆科夫線圈的電壓肯定是足夠的。
至於降低能損......
“如各位所見,這臺加速器的內壁結構,我將其稱為束流管內壁。”
乞丐版加速器邊上。
徐雲先是敲了敲它銀色的鋁質外殼,發出了鼕鼕冬的聲音。
又從側面開啟了一個小口,露出了內部的情景:
“束管主要是用來保證內部的高真空,所以束管材料的選擇上需要低出氣率,並且相對磁導率接近於1。”
“這個概念類似於真空管,法拉第教授您應該對此並不陌生。”
從座位上趕到加速器邊上的法拉第湊上前看了幾眼,輕輕點了點頭。
原本時間線中的磁導率要在1885年才會被提出,但如今這個副本在小牛的影響下,磁導率也提前誕生了出來。(見295章)
因此如今徐雲這麼一解釋,法拉第倒也跟上了他的思路。
接著徐雲地面上的一口箱子裡取出了幾件東西,赫然是當初拜託艾維琳打造的鈹管等物:
“這是鈹管,它能起到封真空的作用,同時還能保證玩意電子在撞擊到內壁後產生非必要的影響——不過各位小心一點,鈹管劇毒又致癌,我們只能把它裝在玻璃裡觀察,不能上手......”
“這個則是含有摻鋅鐵氧體的空芯螺線管,可以形成多孔結構,由於構建出一個臨時儲存環.......”
“右邊這個是純鉬的錐形體,可以在電子數量增加後放緩增速.......”
解釋的同時。
徐雲還取出了一張早就準備好的示意圖,透過圖示進行更直觀的科普。
法拉第認真聽完徐雲的介紹,接過示意圖看了好一會兒。
沉默片刻,又看著面前這條百米長龍,對問道:
“羅峰同學,這臺加...加速器一秒鐘可以發射多少電子?”
徐雲想了想,說道:
“大概一千個左右吧。”
他的設計方案參考的是此前提及過的、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物理系研究團隊在2011年搞出來的方案。
也就是d/10.1088/13672630/15/3/033018。
這個方案首先讓兩把陰極射線槍互相發射,透過一處預先設定的電極後電子會偏轉。
然後經過控制極篩選,其次在預置的鋅板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