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走進不科學> 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見了,1850!(二)(還是萬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見了,1850!(二)(還是萬字!!!) (2 / 13)

其中由於當初電磁波校驗時他埋下的伏筆——也就是誤導性的提出了電磁波是一種光,因此光子也被徐雲順利的替代成了電子。

畢竟單個光子太難搞出來了。

像後世大部分實驗室使用的‘單光子’,實際上都只是能量光子,一般透過HBT實驗或者g2檢測。

因為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能製造出最小能量的頻率倍數,理論上生產出的就是單光子。

比如說你有一袋子相同的第三套一元硬幣,每枚硬幣重6.1g。

那麼分揀的時候只要看電子秤的示數,出現了6.1就代表分揀出了一元硬幣,整個過程不會靠手去“摸”硬幣。

也就是靠著數值而非現象來生產光子。

真正的單光子生產起來非常非常複雜,比如衰減鐳射脈衝啊、自發四波混頻啊、或者人造原子輻射單光子等等。

這些技術即便是徐雲他也搞不出來——或者說很難在幾個月內搞出來。

而能量光子呢?

這個概念在1850年顯然沒法服眾。

因此徐雲最終思索再三,還是決定用電子替代光子。

可電子也有個問題啊:

電子雖然容易產生,但發射起來卻並不容易。

目前徐雲能做到的電子發射手段只有一個,那就是發射陰極射線。

可陰極射線在發射的時候有個致命缺陷——它產生的束團都很長。

有點能散後,縱向發射度就很拉跨了。

因此擺在徐雲面前的改良方法只有三種。

一是場致發射。

二是搞個半導體光陰極,裡面加上碲化物,銻化物和IIIV化合物幾種東西。

然後再弄出個超時代的精細光柵差不多才能搞定。

三就是自己搞個多重組合環節,篩選出平流電子。

這也是為啥在後世,你很難看到電子雙縫干涉實驗影片的原因——不信你上網搜一搜,幾乎看到的都是演示動畫或者一兩張圖片。

演示動畫和教科書裡一般只會擷取成像屏的部分,發射源看起來就是個電子槍在biubiubiu,實驗面積可能還沒個公共廁所大。

但實際上這個實驗要做起來,必須要用到加速器、甚至其他一些需要高度保密的儀器。

當然了。

這倒不能說是疏忽或者類似百度百科那樣的錯漏bug。

主要是對於高中學生而言,生成平流電子的環節深奧而又沒必要,屬於進階的專業知識。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